美术课堂教学反思
本学期期末,我接手了初三的美术课,因为面临期末,所留的课时不多,面临在这样的情况下,我考虑上一节既能引发学生兴趣,又能对前面所学知识有所深入的一课,所以选择上一节欣赏课,所欣赏的内容是大家即熟悉又陌生的《最后的晚餐》。
如何更好的让学生轻松愉快理解他们的作品,成了我备课的唯一困惑。总结老教师在上欣赏课堂时的枯燥乏味和学生的茫然,于是我设计了情境课。
这节情境课主要是以“再现《最后的晚餐》”为主,因为一些语文课外读物和历史书上都曾经提到过,而且,这幅画是最适合作为情境教学的。画面上人物较充实,且个性鲜明,通过画面人物动态,可以设计人物的语言,使画面中的情节在课堂里更生动。为了充分发挥学生各自的特点和优势,我决定将耶稣以及12门徒的动作简单分析给学生后,让学生自由组合,毕竟他们对身边同学的性格熟悉点,而且避免了长久以来总是以前后四位或左右两位为单位的小组讨论形式。 我本以为学生会很热衷于这种没有限制的自由组合,谁想,当我布置下小组组合形式后,学生反而都茫然了,面对这种自由选择,全然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 有的小组组员不够,有的还是以前后四人为小组,既不想跑下位置去找其他同学,也不愿意被其他组找上;有的组就一人分演几个角色;有的干脆就算了。我问一些还差一两个组员的小组,“你们怎么不继续找几个呢?”“我们这么多就行了吧,其他的也不是很熟。”我又问一些单独的学生,“你们为什么不参与到其他组呢?”“我不会演,就算了吧。” 后来的表演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我只能还是通过画面将这堂课的知识要 点讲给了学生。
课后,我反思了一下,是不是我不应该让学生充分发挥自主呢,或许他们根本还没有习惯这种自主形式,尤其是他们其实对自己的同学根本还不是很了解,又怎能把同学定位到哪个角色呢。于是,我采用了反思后应用了第二种教学设计。
把整个教学过程分成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分组准备(角色分配).先分析这12门徒的神态和动作,并且确定哪些同学饰演哪个具体角色,分析的时候所属角色就要重点看自己的角色内容。根据角色表演的难易,分到不同角色的学生数量也不一样,分角色也是有秩序的从大组开始,1~6或1~4不等的重点看某个角色。这样既不至于打乱课堂秩序,避免了自由组合中的随意散漫;也使学生更加明确自己所要饰演的角色,不用再挑这选那,白白浪费时间。最重要的是,这样使每个角色都有人来演,不会出现自由组合中某个角色没人肯演的情况。每讲解到某个角色,被安排到饰演的学生就看得很认真,甚至在台下比划起了动作。
第二阶段:现场活动(角色演练及剧情演出).我根据角色需要,去不同组的学生那再分析一下他们所属角色的动作等,也确保了每个学生都要投入到角色演练中来。 因为这样的分组针对性很强,所以五至十分钟学生基本就练习完毕。我让学生把最前排的桌子并起两张,并在桌子前摆放上足够13人坐的椅子,表演者面对台下,然后让每组推选出角色代表。当我喊表演耶稣的学生上场台时,台下的掌声已经响起,而后一个个分饰不同角色的学生走上前台,各角色按位置坐好。每一位角色上场时,台下学生都报以掌声。这种场景是我好久没有感受到的,因为这种不需要老师任何提示的鼓励,是很令人感动的.
第三阶段:分析总结 .这幅画如果作为纯粹意义上的宗教画可能不是很扣题,但达芬奇以‘出卖’为突破口,展现了不同人物在那刹那间的动作神态,揭示了他们的性格,也为我们展示了一个活生生的‘人间剧’。这就是达芬奇绘画思想的独到之处。
虽然没有充分给予学生自主,但学生的表演热情和课堂秩序都大大的提高,而且我的课堂教学任务也非常好的完成了。
教学感受:这堂课最大的收获就是把学生从平时的枯燥中解放了出来,虽然以前的鉴赏课也都会设计影音资料等,但学生的参与毕竟还是少的。没有学生积极的参与,没有学生热情的眼神,我认为课都是枯燥的。有的课上也有活动设计给学生进行参与,效果都很好,但这次给学生自主的时间特别长,基本上我只需要讲解10~15分钟,其它的都让学生在活动进行,并从中获得了心灵上的感受。
如何更好的让学生轻松愉快理解他们的作品,成了我备课的唯一困惑。总结老教师在上欣赏课堂时的枯燥乏味和学生的茫然,于是我设计了情境课。
这节情境课主要是以“再现《最后的晚餐》”为主,因为一些语文课外读物和历史书上都曾经提到过,而且,这幅画是最适合作为情境教学的。画面上人物较充实,且个性鲜明,通过画面人物动态,可以设计人物的语言,使画面中的情节在课堂里更生动。为了充分发挥学生各自的特点和优势,我决定将耶稣以及12门徒的动作简单分析给学生后,让学生自由组合,毕竟他们对身边同学的性格熟悉点,而且避免了长久以来总是以前后四位或左右两位为单位的小组讨论形式。 我本以为学生会很热衷于这种没有限制的自由组合,谁想,当我布置下小组组合形式后,学生反而都茫然了,面对这种自由选择,全然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 有的小组组员不够,有的还是以前后四人为小组,既不想跑下位置去找其他同学,也不愿意被其他组找上;有的组就一人分演几个角色;有的干脆就算了。我问一些还差一两个组员的小组,“你们怎么不继续找几个呢?”“我们这么多就行了吧,其他的也不是很熟。”我又问一些单独的学生,“你们为什么不参与到其他组呢?”“我不会演,就算了吧。” 后来的表演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我只能还是通过画面将这堂课的知识要 点讲给了学生。
课后,我反思了一下,是不是我不应该让学生充分发挥自主呢,或许他们根本还没有习惯这种自主形式,尤其是他们其实对自己的同学根本还不是很了解,又怎能把同学定位到哪个角色呢。于是,我采用了反思后应用了第二种教学设计。
把整个教学过程分成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分组准备(角色分配).先分析这12门徒的神态和动作,并且确定哪些同学饰演哪个具体角色,分析的时候所属角色就要重点看自己的角色内容。根据角色表演的难易,分到不同角色的学生数量也不一样,分角色也是有秩序的从大组开始,1~6或1~4不等的重点看某个角色。这样既不至于打乱课堂秩序,避免了自由组合中的随意散漫;也使学生更加明确自己所要饰演的角色,不用再挑这选那,白白浪费时间。最重要的是,这样使每个角色都有人来演,不会出现自由组合中某个角色没人肯演的情况。每讲解到某个角色,被安排到饰演的学生就看得很认真,甚至在台下比划起了动作。
第二阶段:现场活动(角色演练及剧情演出).我根据角色需要,去不同组的学生那再分析一下他们所属角色的动作等,也确保了每个学生都要投入到角色演练中来。 因为这样的分组针对性很强,所以五至十分钟学生基本就练习完毕。我让学生把最前排的桌子并起两张,并在桌子前摆放上足够13人坐的椅子,表演者面对台下,然后让每组推选出角色代表。当我喊表演耶稣的学生上场台时,台下的掌声已经响起,而后一个个分饰不同角色的学生走上前台,各角色按位置坐好。每一位角色上场时,台下学生都报以掌声。这种场景是我好久没有感受到的,因为这种不需要老师任何提示的鼓励,是很令人感动的.
第三阶段:分析总结 .这幅画如果作为纯粹意义上的宗教画可能不是很扣题,但达芬奇以‘出卖’为突破口,展现了不同人物在那刹那间的动作神态,揭示了他们的性格,也为我们展示了一个活生生的‘人间剧’。这就是达芬奇绘画思想的独到之处。
虽然没有充分给予学生自主,但学生的表演热情和课堂秩序都大大的提高,而且我的课堂教学任务也非常好的完成了。
教学感受:这堂课最大的收获就是把学生从平时的枯燥中解放了出来,虽然以前的鉴赏课也都会设计影音资料等,但学生的参与毕竟还是少的。没有学生积极的参与,没有学生热情的眼神,我认为课都是枯燥的。有的课上也有活动设计给学生进行参与,效果都很好,但这次给学生自主的时间特别长,基本上我只需要讲解10~15分钟,其它的都让学生在活动进行,并从中获得了心灵上的感受。
和美术课堂教学反思相关的教案:
- 《包的世界》美术教学反思2013-10-12
- 《风铃叮当》课堂教学实录与反思2013-10-05
- 看传统美术教学__教学反思 」2013-10-05
- 发现身边的美——《我们身边的痕迹》2013-10-05
- 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创新2013-10-05
- 三年级美术欣赏反思2013-10-03
- 《美丽的昆虫》教学反思2013-10-03
- 《认识三原色》教学反思2013-10-03
- 色彩花卉写生教学反思2013-10-03
- 意料之外的美术欣赏课2013-09-20
- 春天来了---教学反思2013-09-20
- 《纸品乐陶陶》教学反思2013-09-20
- 《祖国在我心中》教学反思2013-09-20
- 水墨画教学反思2013-09-20
- 《天然的斑纹》美术教学随笔2013-08-26
- 《有趣的拓印》教学反思2013-08-26
- 《大人国与小人国》教学反思2013-08-26
- 润物细无声——美术教学反思2013-08-26
- 《瓶子变变变》一课的教学反思2013-08-12
- 《前前后后》教学反思2013-08-12
- 美术教学中的反思--国画2013-08-12
- 美术教学有感2013-08-12
- 创设愉悦的美术教学2013-08-12
- 在美术新课标的“天空”中展翅飞翔2013-07-15
- 上一篇:《机器人》教学反思
- 下一篇:墨与彩的韵味——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