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母情深》案例评析
铜陵市师范附小 程治国
片段一:
师:找出描写母亲外貌的句子,并谈谈自己的体会?
生:母亲是一个极其瘦弱的人。
生:母亲脊背弯曲,这说明她很累。
生: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有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
生:母亲的手指龟裂。这是表明母亲在工作的过程中是很辛苦的。
〈课件出示补充材料〉
母亲工作的地方是一间不足两百平方米的厂房,里面摆着七八十台缝纫机,厂房阴暗、潮湿、破旧,正值酷暑炎夏,但不能开窗户,每人头顶上还亮着一盏灯泡。七八十个女人的身体和七八十只灯泡所散发出来的热量,使我感到犹如身在蒸笼。
师:请你再仔细读读课文,谈一谈你的体会。
(生自由朗读课文及补充材料)
生:说明母亲身体不好。
生:这表示母亲已经工作了很长很长时间。
生:说明母亲她常年劳累的结果。
师:你还从课文的什么地方体会到了什么?
(生自由读:立刻……立刻……立刻……)
〈课件出示〉
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
师:作者几次呼唤自己的母亲?自由读,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作者三次呼唤自己的母亲。
生:这说明作者在意自己母亲的一举一动。
生:他很吃惊。
生:作者很多次呼唤自己的母亲。因为母亲太辛苦了。
师:请你们带着自己的体会,深情呼唤母亲。
(生齐读)
片段二:
师:母亲的双手都干过什么?
生:母亲为我们烧过饭。
生:母亲为我们洗衣。
生:母亲还为我们……
(体会:龟裂)
〈课件出示补充材料〉
母亲是一位临时工。父亲去了遥远的大西北工作,我们5个孩子,全凭……
【评析】
阅读教学要求学习主体的情感投入,要求学习主体去仔细体会语言形式所反映的鲜活的人物形象、生动的生活景象等,去感受语言形式的表现功能,去领悟情感,与文本、作者实现视界的融合、心灵的碰撞,使阅读真正成为学生快乐的精神家园。
本课的教学片段设计从读文悟情入手,充分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生情,在读中体会。通过感情朗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知道在享受母爱的同时还要关心母亲。情感价值观的培养是语文教学三维目标之一,但要悟出“为人子,方少时,孝与亲,所当执”的深刻道理并不容易,所以教者在启发学生情感上下功夫,以情为基础,以读的训练为主线贯穿始末。在朗读中尊重学生自己的体验,使学生有与文本产生共鸣的途径。
不仅如此,教师还在其他方面做文章。教学中,教师充分延伸文本,课件几次出示了原文梁晓声《母亲》中未被选入的部分,作为学生学习文章的补充。这不起眼的几份材料却起了相当大的作用。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引领者的身份出现,引导学生深入挖掘内涵,带着学生进入本堂课的高潮。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在不知不觉中懂得了道理。
【思考】
教师的引导语言如何从问答式的形式中走出来?
(语文课堂 网 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课文题目)此文转载于
《慈母情深》案例评析一文由优秀教案免费提供,本站为公益性网站,此教案为网上收集或网友提供,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立即删除!
和《慈母情深》案例评析相关的教案:
- 《鸟的天堂》案例评析四2012-11-30
- 加强语言感悟 注重情感熏陶——《小2012-11-16
-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片断评析与反2012-07-23
- 以矛盾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称赞2012-07-13
- 《坐井观天》教学片断实录与评析2012-03-19
- 上一篇:《钓鱼的启示》教学片段与反思二
- 下一篇:小学语文课文《珍珠鸟》教学实录(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