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活动教学初探
【内容提要】
活动教学有助于学生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发展和人格的完善,特别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主体精神、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在中学语文中进行活动教学为当前语文教改走出死胡同,探索新路子提供了崭新的视角和广阔的天地。
【关键词】
活动 发展 活动教学 课外活动课程化 课堂教学活动化
当前,旨在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主体精神、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课程改革与教学改革正在轰轰烈烈地进行,在我看来,这种改革有两个明显的趋势:其一是课外活动课程化,其二是课堂教学活动化,不论是前者还是后者,都有一个共同的概念----活动。何为活动?它与发展是何关系? 中学语文如何进行活动教学?这正是本文试图探讨的问题。
一、什么是活动教学?
“活动”是活动教学的核心概念,要研究活动教学,必须首先明确教育学意义上“活动”的特定内涵。
何谓活动?活动是人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方式,是通过对周围现实的改造实现人的需要或目的的过程。就其教育学意义来说,主要是指学校教育教学过程 中学生自主参与的,以学生学习兴趣和内在需要为基础,以主动探索变革改造活动对象为特征,以实现学生主体能力综合发展为目的的实践活动。
从以上对“活动”的界定中,可以给活动教学下一个描述性的定义:“活动教学,主要指以在教学过程 中建构具有教育性、创造性、实践性、操作性的学生主体活动为主要形式,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为基本特征,以实现学生多方面能力综合发展为核心,以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全面提高为目的的一种新型教学观和教学形式。”
二、为什么要进行活动教学?
活动教学是在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指导下,充分挖掘和吸收了杜威、皮亚杰和前苏联心理学家的主动活动思想及其理论的精髓,借鉴了活动教育教学的丰富实践经验,同时赋予了时代发展的新理念而诞生的一种教学观和教学形式。活动教学的提出对当前素质教育的深化,对教育教学理论的发展具有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活动教学提出的“以活动促进发展”的主张,促使学生改变被动活动的处境,成为学习的主体, 从机制上确定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必然要求重视学生的活动的独特价值,强调依靠学生积极主动的活动去推动他们自身素质的形成,可更好地纠正以往教学对于人发展的偏向,回归到人的全面的、整体的发展上来。
主要表现在:
1.促进儿童生理发展。活动,可使他们身体得到自由和解放,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进一步激发对活动的需要和兴趣。
2.促进学生认知发展。学生通过各种探究、操作、体验活动,学习具有了主动探索的意义,学生可以了解知识获得过程,经历知识价值生成过程,从而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结构,而不是机械接受和背记知识结论。
3.促进学生能力发展。心理学研究表明,能力是活动的结果。活动中,学生常常需要自主地思考和采取行动措施,独立面对新的环境和解决新的问题,学会与同伴合作相处,因此,活动教学对于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创造思维能力、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合作交往能力的养成和提高尤有特别的意义。
4.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个性又称为人格,个性的结构即是“主体的活动整体的特殊结构”, 换言之,人格培养陶冶惟有通过人的多种主体活动、践行、体验,才能形成巩固和完善。 活动教学对于学生人格发展完善有着决定性作用。
三、中学语文如何进行活动教学?
(一)、语文课外活动课程化
语文教学要走出困境,必须强调语文教学内容的开放性和语文教学方法的多样性,特别要注重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自主地进行语文学习实践。课外活动的开展为这个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条充满希望的途径。但是,课外活动常常缺乏系统的目标、内容,常常难以有序进行,许多学校仅仅把它当作课堂教学的补充,甚至作为学校教育的点缀,因而往往难以落实,难以坚持。只有把语文课外活动列入语文课程,给予时间和空间的保证,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语文课外活动课程化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二课堂→第二渠道→活动课程。1992年国家教委颁发《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将活动与学科并列纳入课程设置中;1994年,国家教委在《贯彻执行国务院颁布的新工时制全国普通中小学今秋将实行调整后的教学计划》中,规定课程由学科类课程和活动类课程组成。1996年国家教委颁发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供试验用)中明确规定语文课程由学科类课程和活动类课程组成。活动类课程包括阅读活动、写作活动、听说活动等。要有计划地开设,选用优秀教材,因地制宜,讲究实效。可以组织读书报告会、朗诵会、故事会、演讲会,还可以组织各种语文小组和文学社团,丰富学生语文活动内容。
开设语文活动课程的具体做法:
1.时间安排
目前,很多学校在试用主次与并列关系安排学科类课程和活动类课程,如“511制”,即五天上学科课程,一天全部活动,一天休息;“半日制”,即半天上学科课程,半天活动,各年级统一。一般来说,年龄越小,活动比例越大,年龄越大,活动比例减少,但活动水平相应提高。
2.地点安排
依据学校自身实际,可在校内也可在校外,可在课堂内也可在课堂外。
3.组织形式
语文活动课通过教师的统一安排,学生以兴趣爱好自愿结合组成活动小组参加语文活动,打破了原来固定的班级单位,使小组成员获得了一种认同感,通过目标一致的努力和奋斗,使彼此之间感情融洽,亲密合作,从而产生舒畅的心境,提高学习的效率。
4.活动方式
根据活动课程的性质和特点,采用主题活动为基本的设计思路较为适宜。主题活动是围绕着一个主题,鲜明而突出地提出所要解决的课题,利用多种知识、多种能力、多种手段指向问题解决,使教学过程 时空交错,充满立体感,发挥整体效应。主题活动可有三种模式:
A.主题深化式
活动围绕一个主题展开,分成若干个阶段,将主题逐步推进、深化,如下所示。
主题 主题 主题
阶段A——阶段B——阶段C——……
B.主题辐射式
围绕着一个主题,开展与主题相关的活动内容和形式,如图所示。主题辐射式活动课程设计的特点是和主题相关的活动之间是并列的,独立的,不存在顺序先后和逻辑关系。
…… 渠道A 渠道B
渠道E 渠道D 渠道C
C.主题立体式
确定一个主题,将之分解为若干个子主题,子主题还可以继续分解为若干个次子主题。学生从中自由选择一个次子主题,自行完成。主题的分解是由师生共同完成的,以学生的提议为主,教师进行补充和归纳。如图所示。
主题
子主题A 子主题B 子主题C ……
次子主题a … 次子主题b … 次子主题c … …
主题立体式的特点是主题是一个要解决的重大课题它涉及多种学科的原理和方法。为了解决这一课题,需要将主题分解、细化,层层镶嵌,呈现出立体的姿势。
以上三种模式的使用应针对具体内容而定,一般而言,主题深化式适合于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分阶段地进行品德的知、情、意、行的转化。主题辐射式适合于与文学艺术有关的主题。主题立体式适合于与自然社会有关的主题。这三种模式既可以单独使用,又可以组合使用。
5.操作模式:
确定活动主题→设计活动方案→评选活
动方案→执行活动方案→评价活动成果
(二)、语文课堂教学活动化
以成功的语文课外活动对照当今流行的语文教学模式,我们不难发现,在语文教坛上,有不少不符合人的语文能力习得规律的东西。语文课堂上往往缺少的就是 “实践性”、“开放性”、“自主性”和“创造性”。 我们语文教师为什么不考虑一下,课外活动的这些特点,能不能也用到语文课堂中去呢?如果我们在课内也增加活动的因素,不折不扣地让学生在课堂上也能自主地、开放地去创造、去实践,我们的语文课堂一定会比过去生动活泼,成效也一定会好得多。
1.语文活动教学内容。
活动教学作为一种具体的教学形式,必然有其特定的对象内容。活动教学是侧重以问题性、策略性、情感性、技能性等程序性知识为基本学习内容的教学。现代认知心理学的广义知识观,将知识划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陈述性知识是有关“是什么”的知识,它通过教师的讲解就可为学生所掌握或记忆,因此这类知识通常又被称为记忆性知识。程序性知识是有关“为什么”和“怎么办”的知识,主要涉及概念、规则、原理的理解和应用,解决问题的技能、方法、策略的形成,以及情感的体验等。这类知识具有较强的特殊性、个体性和活动性,客观上要求必须以活动的方式来实现知识的内化。
联系到中学语文课,活动可有这样两类:
(1) 配合单篇课文的活动
如《我的老师》课后面“积累、联想”练习中,要求“想想作者回忆的七件事,联系实际讨论,举一两件使你感动的事实,口头介绍你的老师(中学或小学的)”;《第二次考试》课后练习三,要求学生口头复述课文。这是教材所要求的,教师也可自己设计活动。如读了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之后,教师可给学生列出朱自清的主要作品篇目,然后布置学生在课外读一篇或几篇朱自清的散文。写读书笔记,读书笔记内容可分“作品梗概”和“我的看法”两部分,然后组织一次“朱自清作品赏读会”,活动内容主要由学生交流读书笔记,这样既广泛介绍了朱自清的散文,又可就一篇作品各自不同的看法展开了讨论和争鸣。又如教学《林黛玉进贾府》可以布置学生在课后阅读书报上发表的有关评论《红楼梦》的主题、人物和艺术特色的文章,由每位学生摘抄其中一篇,并理出文章观点和材料,然后再课外组织一次题为“怎样认识古典名著《红楼梦》”的讨论会,从各个角度评析《红楼梦》。
⑵结合单元教学的活动
在教学散文单元后,可以发动每个学生摘录报刊上发表的短小隽永的散文佳作若干篇,组织题为“当代优秀散文欣赏会”,由学生朗诵自己摘录的散文佳作,并作精要分析,谈出自己最深的一点感受,然后按选文质量和朗诵水平、分析水平评出优胜者,并给予奖励。 在教学说明文单元后,也可按上述作法,组织“知识小品赏析会”或“怎样写好说明文”讨论等活动。
这些活动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运用语文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竞争意识。拓宽学生视野,发展学生个性,在实际操作中学用语文知识,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成功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
2. 语文活动教学方法
活动教学方法既吸收了近代科学的观察、实验方法,又引进了现代科学的假设方法、证伪方法、以及模式变换和群体交流的科学认识方法,形成经验一活动法、目的计划法、问题解决法、理论建构法、评价表达法等教学方法,使完整的科学认识方法成为教学方法体系的基础,发展学生全面的认识能力,培养现代科技社会所需要的人材。运用语文活动教学方法,则使课堂气氛顿然“活”了起来。在形式结构上,它可是竞赛式的,往往采用“四人小组一大组一全班”的自下而上的竞赛形式,既紧张又热烈;它可是沙龙式的,全体同学围绕某一专题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亲切而自然;它可是演讲式的,或某位同学主持做“小老师”,或同学们轮流上台发表见解;它可是模拟式的,创设各种生活场景,让同学们进入特定的角色,如一答记者问”“即席采访”;它可是表演式的,如课本剧表演;它可是制作式的,制作某些物品,如制作“小桔灯”,制作图书卡片;它还可是开放式的,带同学们到校园一角,观察思考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带同学们到图书馆,回顾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的发展历程…… 活动课根据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及此阶段的语文学习任务而精心组织进行,形式多样,生动活泼。
3.语文活动教学模式
教师创设情境——学生发现问题——学生提
出方案——学生解决问题——师生总结方法
总之,在中学语文中坚持“以活动促进发展”的指导思想,将拓宽学生视野,发展学生个性,在实际操作中学用语文知识,培养学生主体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从这个意义上说,在中学语文中进行活动教学必将为当前语文教改走出死胡同,探索新路子提供了崭新的视角和广阔的天地,这恰恰是我们语文教师和广大学生所期盼的。
参考文献:
① 田慧生、李臣之、潘洪健编著《活动教育引论》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2月第1版
② 李臣之著《活动课程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年1月第1版
③ 宋宁娜著《活动教学论》 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年11月第1版
④ 宾敬主编《初中语文活动课研究》 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5月第1版
⑤ 张定璋:《素质教育的理论与实施的构想》,载《教育研究》,1996年第12期
⑥ 陈估清:《素质教育之活动教学观探析》,载《中国教育学刊》,1997年第5期
⑦ 黎红明《培养学生良好素质的有效途径——语文活动课》《中学语文教学参考》1997年第11期
活动教学有助于学生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发展和人格的完善,特别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主体精神、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在中学语文中进行活动教学为当前语文教改走出死胡同,探索新路子提供了崭新的视角和广阔的天地。
【关键词】
活动 发展 活动教学 课外活动课程化 课堂教学活动化
当前,旨在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主体精神、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课程改革与教学改革正在轰轰烈烈地进行,在我看来,这种改革有两个明显的趋势:其一是课外活动课程化,其二是课堂教学活动化,不论是前者还是后者,都有一个共同的概念----活动。何为活动?它与发展是何关系? 中学语文如何进行活动教学?这正是本文试图探讨的问题。
一、什么是活动教学?
“活动”是活动教学的核心概念,要研究活动教学,必须首先明确教育学意义上“活动”的特定内涵。
何谓活动?活动是人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方式,是通过对周围现实的改造实现人的需要或目的的过程。就其教育学意义来说,主要是指学校教育教学过程 中学生自主参与的,以学生学习兴趣和内在需要为基础,以主动探索变革改造活动对象为特征,以实现学生主体能力综合发展为目的的实践活动。
从以上对“活动”的界定中,可以给活动教学下一个描述性的定义:“活动教学,主要指以在教学过程 中建构具有教育性、创造性、实践性、操作性的学生主体活动为主要形式,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为基本特征,以实现学生多方面能力综合发展为核心,以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全面提高为目的的一种新型教学观和教学形式。”
二、为什么要进行活动教学?
活动教学是在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指导下,充分挖掘和吸收了杜威、皮亚杰和前苏联心理学家的主动活动思想及其理论的精髓,借鉴了活动教育教学的丰富实践经验,同时赋予了时代发展的新理念而诞生的一种教学观和教学形式。活动教学的提出对当前素质教育的深化,对教育教学理论的发展具有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活动教学提出的“以活动促进发展”的主张,促使学生改变被动活动的处境,成为学习的主体, 从机制上确定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必然要求重视学生的活动的独特价值,强调依靠学生积极主动的活动去推动他们自身素质的形成,可更好地纠正以往教学对于人发展的偏向,回归到人的全面的、整体的发展上来。
主要表现在:
1.促进儿童生理发展。活动,可使他们身体得到自由和解放,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进一步激发对活动的需要和兴趣。
2.促进学生认知发展。学生通过各种探究、操作、体验活动,学习具有了主动探索的意义,学生可以了解知识获得过程,经历知识价值生成过程,从而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结构,而不是机械接受和背记知识结论。
3.促进学生能力发展。心理学研究表明,能力是活动的结果。活动中,学生常常需要自主地思考和采取行动措施,独立面对新的环境和解决新的问题,学会与同伴合作相处,因此,活动教学对于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创造思维能力、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合作交往能力的养成和提高尤有特别的意义。
4.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个性又称为人格,个性的结构即是“主体的活动整体的特殊结构”, 换言之,人格培养陶冶惟有通过人的多种主体活动、践行、体验,才能形成巩固和完善。 活动教学对于学生人格发展完善有着决定性作用。
三、中学语文如何进行活动教学?
(一)、语文课外活动课程化
语文教学要走出困境,必须强调语文教学内容的开放性和语文教学方法的多样性,特别要注重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自主地进行语文学习实践。课外活动的开展为这个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条充满希望的途径。但是,课外活动常常缺乏系统的目标、内容,常常难以有序进行,许多学校仅仅把它当作课堂教学的补充,甚至作为学校教育的点缀,因而往往难以落实,难以坚持。只有把语文课外活动列入语文课程,给予时间和空间的保证,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语文课外活动课程化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二课堂→第二渠道→活动课程。1992年国家教委颁发《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将活动与学科并列纳入课程设置中;1994年,国家教委在《贯彻执行国务院颁布的新工时制全国普通中小学今秋将实行调整后的教学计划》中,规定课程由学科类课程和活动类课程组成。1996年国家教委颁发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供试验用)中明确规定语文课程由学科类课程和活动类课程组成。活动类课程包括阅读活动、写作活动、听说活动等。要有计划地开设,选用优秀教材,因地制宜,讲究实效。可以组织读书报告会、朗诵会、故事会、演讲会,还可以组织各种语文小组和文学社团,丰富学生语文活动内容。
开设语文活动课程的具体做法:
1.时间安排
目前,很多学校在试用主次与并列关系安排学科类课程和活动类课程,如“511制”,即五天上学科课程,一天全部活动,一天休息;“半日制”,即半天上学科课程,半天活动,各年级统一。一般来说,年龄越小,活动比例越大,年龄越大,活动比例减少,但活动水平相应提高。
2.地点安排
依据学校自身实际,可在校内也可在校外,可在课堂内也可在课堂外。
3.组织形式
语文活动课通过教师的统一安排,学生以兴趣爱好自愿结合组成活动小组参加语文活动,打破了原来固定的班级单位,使小组成员获得了一种认同感,通过目标一致的努力和奋斗,使彼此之间感情融洽,亲密合作,从而产生舒畅的心境,提高学习的效率。
4.活动方式
根据活动课程的性质和特点,采用主题活动为基本的设计思路较为适宜。主题活动是围绕着一个主题,鲜明而突出地提出所要解决的课题,利用多种知识、多种能力、多种手段指向问题解决,使教学过程 时空交错,充满立体感,发挥整体效应。主题活动可有三种模式:
A.主题深化式
活动围绕一个主题展开,分成若干个阶段,将主题逐步推进、深化,如下所示。
主题 主题 主题
阶段A——阶段B——阶段C——……
B.主题辐射式
围绕着一个主题,开展与主题相关的活动内容和形式,如图所示。主题辐射式活动课程设计的特点是和主题相关的活动之间是并列的,独立的,不存在顺序先后和逻辑关系。
…… 渠道A 渠道B
渠道E 渠道D 渠道C
C.主题立体式
确定一个主题,将之分解为若干个子主题,子主题还可以继续分解为若干个次子主题。学生从中自由选择一个次子主题,自行完成。主题的分解是由师生共同完成的,以学生的提议为主,教师进行补充和归纳。如图所示。
主题
子主题A 子主题B 子主题C ……
次子主题a … 次子主题b … 次子主题c … …
主题立体式的特点是主题是一个要解决的重大课题它涉及多种学科的原理和方法。为了解决这一课题,需要将主题分解、细化,层层镶嵌,呈现出立体的姿势。
以上三种模式的使用应针对具体内容而定,一般而言,主题深化式适合于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分阶段地进行品德的知、情、意、行的转化。主题辐射式适合于与文学艺术有关的主题。主题立体式适合于与自然社会有关的主题。这三种模式既可以单独使用,又可以组合使用。
5.操作模式:
确定活动主题→设计活动方案→评选活
动方案→执行活动方案→评价活动成果
(二)、语文课堂教学活动化
以成功的语文课外活动对照当今流行的语文教学模式,我们不难发现,在语文教坛上,有不少不符合人的语文能力习得规律的东西。语文课堂上往往缺少的就是 “实践性”、“开放性”、“自主性”和“创造性”。 我们语文教师为什么不考虑一下,课外活动的这些特点,能不能也用到语文课堂中去呢?如果我们在课内也增加活动的因素,不折不扣地让学生在课堂上也能自主地、开放地去创造、去实践,我们的语文课堂一定会比过去生动活泼,成效也一定会好得多。
1.语文活动教学内容。
活动教学作为一种具体的教学形式,必然有其特定的对象内容。活动教学是侧重以问题性、策略性、情感性、技能性等程序性知识为基本学习内容的教学。现代认知心理学的广义知识观,将知识划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陈述性知识是有关“是什么”的知识,它通过教师的讲解就可为学生所掌握或记忆,因此这类知识通常又被称为记忆性知识。程序性知识是有关“为什么”和“怎么办”的知识,主要涉及概念、规则、原理的理解和应用,解决问题的技能、方法、策略的形成,以及情感的体验等。这类知识具有较强的特殊性、个体性和活动性,客观上要求必须以活动的方式来实现知识的内化。
联系到中学语文课,活动可有这样两类:
(1) 配合单篇课文的活动
如《我的老师》课后面“积累、联想”练习中,要求“想想作者回忆的七件事,联系实际讨论,举一两件使你感动的事实,口头介绍你的老师(中学或小学的)”;《第二次考试》课后练习三,要求学生口头复述课文。这是教材所要求的,教师也可自己设计活动。如读了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之后,教师可给学生列出朱自清的主要作品篇目,然后布置学生在课外读一篇或几篇朱自清的散文。写读书笔记,读书笔记内容可分“作品梗概”和“我的看法”两部分,然后组织一次“朱自清作品赏读会”,活动内容主要由学生交流读书笔记,这样既广泛介绍了朱自清的散文,又可就一篇作品各自不同的看法展开了讨论和争鸣。又如教学《林黛玉进贾府》可以布置学生在课后阅读书报上发表的有关评论《红楼梦》的主题、人物和艺术特色的文章,由每位学生摘抄其中一篇,并理出文章观点和材料,然后再课外组织一次题为“怎样认识古典名著《红楼梦》”的讨论会,从各个角度评析《红楼梦》。
⑵结合单元教学的活动
在教学散文单元后,可以发动每个学生摘录报刊上发表的短小隽永的散文佳作若干篇,组织题为“当代优秀散文欣赏会”,由学生朗诵自己摘录的散文佳作,并作精要分析,谈出自己最深的一点感受,然后按选文质量和朗诵水平、分析水平评出优胜者,并给予奖励。 在教学说明文单元后,也可按上述作法,组织“知识小品赏析会”或“怎样写好说明文”讨论等活动。
这些活动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运用语文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竞争意识。拓宽学生视野,发展学生个性,在实际操作中学用语文知识,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成功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
2. 语文活动教学方法
活动教学方法既吸收了近代科学的观察、实验方法,又引进了现代科学的假设方法、证伪方法、以及模式变换和群体交流的科学认识方法,形成经验一活动法、目的计划法、问题解决法、理论建构法、评价表达法等教学方法,使完整的科学认识方法成为教学方法体系的基础,发展学生全面的认识能力,培养现代科技社会所需要的人材。运用语文活动教学方法,则使课堂气氛顿然“活”了起来。在形式结构上,它可是竞赛式的,往往采用“四人小组一大组一全班”的自下而上的竞赛形式,既紧张又热烈;它可是沙龙式的,全体同学围绕某一专题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亲切而自然;它可是演讲式的,或某位同学主持做“小老师”,或同学们轮流上台发表见解;它可是模拟式的,创设各种生活场景,让同学们进入特定的角色,如一答记者问”“即席采访”;它可是表演式的,如课本剧表演;它可是制作式的,制作某些物品,如制作“小桔灯”,制作图书卡片;它还可是开放式的,带同学们到校园一角,观察思考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带同学们到图书馆,回顾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的发展历程…… 活动课根据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及此阶段的语文学习任务而精心组织进行,形式多样,生动活泼。
3.语文活动教学模式
教师创设情境——学生发现问题——学生提
出方案——学生解决问题——师生总结方法
总之,在中学语文中坚持“以活动促进发展”的指导思想,将拓宽学生视野,发展学生个性,在实际操作中学用语文知识,培养学生主体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从这个意义上说,在中学语文中进行活动教学必将为当前语文教改走出死胡同,探索新路子提供了崭新的视角和广阔的天地,这恰恰是我们语文教师和广大学生所期盼的。
参考文献:
① 田慧生、李臣之、潘洪健编著《活动教育引论》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2月第1版
② 李臣之著《活动课程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年1月第1版
③ 宋宁娜著《活动教学论》 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年11月第1版
④ 宾敬主编《初中语文活动课研究》 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5月第1版
⑤ 张定璋:《素质教育的理论与实施的构想》,载《教育研究》,1996年第12期
⑥ 陈估清:《素质教育之活动教学观探析》,载《中国教育学刊》,1997年第5期
⑦ 黎红明《培养学生良好素质的有效途径——语文活动课》《中学语文教学参考》1997年第11期
中学语文活动教学初探一文由优秀教案免费提供,本站为公益性网站,此教案为网上收集或网友提供,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立即删除!
和中学语文活动教学初探相关的教案:
- 美——语文课堂教学的最佳境界2015-05-21
- 现代教学手段运用于语文课堂的原则2015-05-19
- 学教和谐 促进教学提高2015-05-18
- 教育专家刘国正直指语文教学误区2015-05-18
- 评王莲芬老师《月亮上的足迹》课堂教2015-05-13
- 讨论式教学-论文2015-04-25
- 渗透课程理念 引导教学改革——对中2015-04-24
- 激活思维 生生对话,成就课堂教学的2015-04-22
- 面对语文教学改革的思考2015-04-21
- 语文教学 朗读先行——浅谈朗读在语2015-04-21
- 浅谈语文教学中多媒体运用与传统教学2015-04-21
- 让研究性学习走进初中语文教学(论文2015-04-20
- 重视双基,切实提高语文素养 ——也2015-04-20
- 语文教学的德育功能2015-04-17
- 古诗文教学——让它与学生走得更近些2015-04-17
- 对新课程实验中评价方式的初探------2015-04-14
- 教师搭台 学生唱戏——浅谈新课标下2015-04-13
- 课堂教学重在感受文本语言2015-04-13
- 将审美教育贯穿在语文教学中2015-04-12
- 浅谈语文教学中学习小组讨论学习的几2015-04-12
- 农村学生口语交际教学策略的探索2015-04-11
- 浅议教育教学中教师如何赢得学生的心2015-04-11
- 现代课堂教学评价2015-04-11
-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交换”合作学习和2015-04-11
- 上一篇:浅谈中学语文阅读教学
- 下一篇:浅谈中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