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幼教教案:
幼教语文教案 幼教数学教案 幼教英语教案 幼教常识教案 幼教音乐教案 幼教体育教案 幼教美术教案 幼儿园教案 小班教案 中班教案 大班教案
> 小学教案:
小学语文教案 小学数学教案 小学英语教案 小学自然教案 小学音乐教案 小学体育教案 小学美术教案 小学信息技术 小学说课稿 小学主题班会
> 初中教案:
初中语文教案 初中数学教案 初中英语教案 初中物理教案 初中化学教案 初中历史教案 初中地理教案 初中生物教案 初中政治教案 初中美术教案
> 高中教案:
高中语文教案 高中数学教案 高中英语教案 高中物理教案 高中化学教案 高中历史教案 高中地理教案 高中生物教案 高中政治教案 高中美术教案
> 其他教案:
评课稿 说课稿 教学反思 教学设计 课堂实录 学生评语 班级管理 班任挚友 教学参考 教学相关 国旗下讲话 信息技术教案 主题班会教案

望天门山教学设计

时间:2012-08-01 10:09来源:说课教案点击:字体:[ ]

古诗《望天门山》教学设计
石镜小学 毕君儿
教材简说 
古代教育学家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这句话在今天有很大的意义,因为古诗语言精炼,情感强烈,节奏鲜明,意境优美,引导学生学些古诗,可以陶冶情操,丰富想象,还可以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兴趣和敏感力.新教材第五册第六单元围绕"壮丽的祖国山河"这个专题编写的第一篇课文《古诗两首》就选编了这首气势浩大的《望天门山》.《望天门山》描绘的是天门山夹江对峙,长江波澜壮阔的雄奇秀丽景色.作者李白(701-762),字太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写了大量歌颂祖国河山,揭露社会黑暗和蔑视权贵的诗歌.他的诗对后人有深远的影响.《望天门山》头两句描写山川气势:"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第一句主要先写山,天门山似乎是由于水流的冲击而从中间豁然断开,江水从断口奔涌而出.第二句写水,浩浩荡荡的长江被天门山阻挡,激起滔天的波浪.第三,四句写行船的感受.作者坐在小船上迎着阳光顺流而下,感觉两岸青山相对而来.诗歌通过对天门山景象和内心体验的描述,赞美了大自然的神奇壮丽,表达了乐观豪迈的情感.本诗重在抒情,融情于景,诗中有画.
二,教学目标
1,理解词义句意,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智能目标).
2,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山水水的感情,感受诗歌美的意境(情感目标).
3,掌握古诗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读懂诗句意思,理解诗歌内容,体会思想感情.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感.
4,能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全诗.(三,四为技能目标) 
三,教学设计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让学生自由诵读已学过的古诗,说说认识的诗人.这样可为后续学习营造氛围,激发学习的积极性.
2,简介作者李白(著名诗人),导入新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二)明确目标,尝试学习.
1,尝试学习,开动脑子积极思维,理解能独立学懂的知识,并发现疑难.
2,展开想像与联想,会把文字信息转化为画面,初步进入意境,并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三)引导学生逐词逐句理解诗句的意思
A—"扶"学生学习第一句,初步掌握学习方法.
1,先运用不同手段突破"断,开,回,出,来"这几个难懂词的意思.(注:"断,开,回,出,来""联系实际,展开想象"法.)
2,指导学生串讲句意:天门山被长江撞断,浩浩荡荡向东流去.
3,教师指导学生想象——"天门中断楚江开"写出了浩荡东流的长江冲破天门奔腾而去的壮阔气势.它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天门两山本来是一个整体,阻挡着汹涌的江流.由于长江怒涛的冲击,才撞开了"天门",使它中断而成为东西两山.在作者笔下,长江仿佛是有巨大生命力的事物,显示出冲破一切阻碍的神奇力量.
4,总结学习方法:"先解字词,再串句意."
(这样"扶"着学生,其目的是为了在"方法"上教学生"如何学".)
B—"半扶半放"引导学生学习第二句.
1,指导学生看教学图,启发想象,训练"回"这个教学难点.
2,让学生试着自己串讲句意,教师点拨纠正.
3,指导学生开拓想象——"碧水东流至此回"又反过来写夹江对峙的天门山对汹涌奔腾的长江的约束力和反作用.由于两山夹峙,汹涌的长江流经两山间的狭窄通道时,激起回旋,形成波涛汹涌的奇观.一个"回"字,翻滚抛掷,变化无穷境界全出.如果说上一句是借山势写出水的汹涌,那么这一句则是借水势衬出山的奇险.
C—"放手"让学生自学三,四句.
1,让学生分成四人小组进行讨论学习,然后汇报,
2,教师了解反馈,及时纠正.
3,再一次提示学生展开联想——"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这两句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上句写远望天门两山所见的雄姿,下句则点明"望"的立脚点和诗人的淋漓兴会.诗人并不是站在岸上的某一个地方遥望天门山,他"望"的立脚点是"日边来"的"一片孤帆".一个"出"字,使本来静止不动的山带上了动态美.当孤舟顺流而下,远处的天门两山扑进眼帘,显现出愈来愈清晰的身姿时,"两岸青山相对出"的感受就非常突出了."出"字不但逼真地表现了舟行过程中天门山特有的姿态,而且寓含了诗人的喜悦之感.青山既然对远客如此有情,远客自当更加兴味十足."孤帆一片日边来"传神地描绘出孤帆乘风破浪,越来越靠近天门山的情景和诗人欣睹名山胜景,目接神驰的情状.
D—串讲全诗意思,进一步加深理解诗句的意思.
《望天门山》一句一个画面.在诗人笔下,山,灵秀;水,矫健;帆,潇洒,无须刻意修饰,全天然巧成.这种白描的手法使这首诗清新,明丽.更令人称奇的是此诗题为"望天门山",而在诗中却无一个"望"字.但你去慢慢揣摩,细细体味,就会发现每句诗中都隐含"望"的神韵.
(四)品味想象,欣赏意境.
(欣赏意境是学生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的进一步提高,也是有感情地朗读训练的前提,是古诗教学的关键.)
1."紧扣词句".
让学生读全诗,说说哪些词语用得好.这些词让你想到一个怎样的画面 (提供"像,简直"等词帮助学生描述.) 
2."想象画面法".
提示:在舟中望天门山.你看到了哪些美丽的景物 你有什么感想 
(进一步强化了词义句意的理解,强化了学生对古诗内容的印象,让学生在品味词句,想象漫游中体会大自然的美景,受到了美的熏陶和教育.)
(五)指导诵读诗句.
1,学生尝试,获取体验.(读读看,语句这么美,怎样才能读得美呢 ) 
2,学生汇报,教师归纳,教给方法:
a—读出节奏感.
b—分辨重音区别语调划分节奏
3.改变形式,反复诵读.
(范读—→齐读—→个别读—→小组读—→背诵) 
(六)总结古诗学习方法,布置作业.
1,古诗学习方法:先解字词,再串句意—→品味想象,欣赏意境
2,借助这种学习古诗的方法,自学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选适当时间与同学,老师交流汇报)

    望天门山教学设计一文由优秀教案免费提供,本站为公益性网站,此教案为网上收集或网友提供,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