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背影》中的“泪”
《背影》一文关于“泪”共写了四次:第一次写见到父亲,看到满院狼藉,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第二次写望父买橘,“泪很快地流下来了”;第三次写父亲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眼泪又来了”;第四次则是接读父亲来信,在“晶莹的泪光”中又见到父亲背影。四次所写的流“泪”,虽都是动情所致,但特写的环境不同,流泪的含义不同,因而用词不同,彼此不能互换,更不能省却。
在教学中,可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深刻领会:第一次的“泪”,为祖母亡故,老父解职,家境惨淡,因百感交集而“簌簌地流下泪来”,为“背影”渲染了悲凉的气氛。第二次的“泪”是父亲为买几个橘子,不顾年纪大、手脚笨,攀上爬下,沾泥带土,被其深厚、真挚的爱激动得“泪很快地流下来了。”一个“快”字说明动情之深,反应之速,衬托出父亲在特定的环境下,给作者留下的“背影”,印象是很深的,也是最难忘的。第三次的“泪”,是在父亲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的时候,离情别绪,悲伤惆怅,使得“眼泪又来了”。一个“又”字,反映出作者悲其家境惨淡,感其父子情深,叹其相见无期,达到了情不能自已的境地。第四次的“泪”,是接读父亲来信时,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到了八年前分别时的父亲“背影”,更不知何时才能相见。追忆往事,惦念老父,相见无期,悲感交集,其泪的含义该是多么深沉、复杂啊!
近些年来,常见的教学参考书,多从父亲四次背影和四句话着手分析,这对抓住全文主线,突出文章主旨,理解“背影”含义,无疑是非常必要的,但如再能引导学生认真分析、领会该文四次所写的“泪”,使他们理解每次所写“泪”的不同境地和不同含义及其对“背影”的衬托作用,必将对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写作技巧和学会选用词语是会有很大帮助的。
摘自《江西教育》2003/23浅析《背影》中的“泪”一文由优秀教案免费提供,本站为公益性网站,此教案为网上收集或网友提供,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立即删除!
和浅析《背影》中的“泪”相关的教案:
- 《背影》公开课教学要点2012-12-03
- 引导学生走进雨果——我教《就英法联2012-11-30
- 八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2012-11-30
- 《俗世奇人》教学参考2012-11-30
- 《大雁归来》教学参考2012-11-28
- 《爱莲说》导法八例2012-11-28
- 谈《陋室铭》的写作艺术2012-11-28
- 析《陋室铭》之德馨2012-11-28
- 《陋室铭》助学方案2012-11-21
- 八上第三单元《故宫博物院》参考资料2012-11-21
- 八上第三单元《苏州园林》参考资料2012-11-21
- 八上第三单元《中国石拱桥》参考资料2012-11-21
- 八上第四单元《生物入侵者》参考资料2012-11-21
- 八上第四单元《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参2012-11-16
- 八上第四单元《奇妙的克隆》参考资料2012-11-16
- 八上第四单元《大自然的语言》有关资2012-11-16
- 点评《大自然的语言》的语言2012-11-16
- 叶圣陶与苏州园林2012-11-16
- 《苏州园林》说明的语言品析2012-11-15
- 《大自然的语言》综合知识点2012-11-15
- 八年级语文(上) 第三单元导读2012-11-15
- (语文版)《山米与白鹤》备课资料2012-11-15
- 打通情感的通道——谈《背影》的教学2012-11-13
- 《故宫博物院》结构质疑2012-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