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的压强
第 周 星期 第 节 年 月 日
课题 | 第一节 | 执教 | ||||
教学目标 | 1 知道什么是大气压强能说出几个证明大气压强存在例子。2 理解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并能简单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大气压强的现象。3 知道大气压强的值是山由托里拆利实验而测定。 | |||||
重点 | 理解大气压强的原因。 | |||||
难点 | 能用大气压强的知识解释一些现象。 | |||||
教具 | 演示 | 杯、硬纸片、试管、水槽、马德堡半球实验仪 | ||||
学生 | ||||||
主 要 教 学 过 程 | 学生活动 | |||||
教学过程 设计 | 一.复习提问1. 固体压强计算公式? 2、液体压强计算公式?二.新课教学 1.大气压强存在①演示:如右图 ②演示:马德堡半球实验 ③结论:上面两个实验证实了大气压的存在 ④什么是大气压强:大气由于受到重力而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有压强,大气各个方向都有压强。2. 大气压强的大小 ①讲述:P163图11-5托里拆利实验,大气压可以维持760mm水银柱。 ②计算760mm水银柱产生的压强 解: ③大气压强值为1.01×105Pa④学生讨论:大气压强能支持多高的水柱:计算: 大气压强能支持10.3m高的水柱三.讨论1.大气压这么大,为什么没有把我们压扁?2.解释大气压现象:塑料挂衣钩、吸饮料、呼吸、吸药液等。3.想想议议:先讨论后演示P163图11-6。四.小结、练习五.布置作业 | |||||
课题 | 第二节 大气压的变化 | 执教 | ||||
教学目标 | 1 知道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2 知道测大气压的仪器和水银气压计和金属盒气压计;知道什么是标准大气压。3 理解液体的沸点跟气压的关系,并能用此关系解释一些简单现象。 | |||||
重点 | 理解液体的沸点跟气压的关系。 | |||||
难点 | 用有关大气压的知识解释简单现象。 | |||||
教具 | 演示 | 铁架台、酒精灯,烧瓶,温度计,烧杯,水。 | ||||
学生 | ||||||
主 要 教 学 过 程 | 学生活动 | |||||
教学过程 设计 | 一.复习提问: 1.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______________。 2.托里拆利实验,测出:_______________。 3.760毫米汞柱=_________帕。二.新课讲授: 1.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1) 看图11-9,学生归纳总结。(2) 结论:离地面超高,大气压越小。(3)测出某点大气强,就可知道当地的高度。 2.测定大气压,气压计: 水银气压计,托里拆利实验装置。 无液气压计,介绍构造及原理。 3.标准大气压的定义:把等于760毫米汞柱的大气压。 1标准大气压=760毫米汞柱=1.01×105帕(约105帕)。 4 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 演示实验:(P166图11-11)现象:学生表述 结论:(学生归纳)气压减小时水的沸点降低。 结果: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 5 理解气压与沸点的关系,学生阅书:P167第一段。 6 利用大气压与沸点的关系解答简单现象,如高压锅,高山煮蛋等。三.小结四.练习P167 1、2五.作业 :本节《同步训练》 | 阅读并归纳 观察现象并归纳得出结论 阅读解释现象 | ||||
课题 | 第三节 活塞式抽水机和离心泵 气体的压强跟体积的关系 | 执教 | ||||
教学目标 | 1 常识性了解活塞式抽水机和离心泵的简单工作过程和原理。2 了解一定量气体的压强和体积的关系,打气筒的构造和原理,压缩空气的应 用。 | |||||
重点 | 一定量气体的压强和体积的关系 | |||||
难点 | 活塞式抽水机和离心泵的简单工作过程和原理 | |||||
教具 | 演示 | 离心泵模型,活塞式抽水机挂图 | ||||
学生 | ||||||
主 要 教 学 过 程 | 学生活动 | |||||
教学过程 设计 | 一.复习上节课的有关点。 1 气压跟高度的关系。 2 气压计 3 沸点与气压关系。 4 标准大气压。二.新课讲授 1 出示挂图。(1) 学生阅图,讲述工作过程。(2) 讲明吸取式抽水机靠大气压把水从低处送到高处。 2 出示离心泵模型。(1) 让学生先观察,老师模拟演示。(2) 师生共同分析工作过程和原理。 3 计算1标准大气压能支持多高的水柱。(从而明白离心泵的吸水扬程) 4 选用最适合的设备(依需要和具体条件)。 5 一定量气体的压强和体积的关系: 温度不变,气体的体积越小,压强越大,体积越大,压强越小。 (简介:人呼吸过程) 6 简单介绍打气筒的构造和原理。三.小结四.练习:本节《同步训练》五.作业 :阅读P172:《大气压发现的历史》 | 回答问题 讲述人呼气吸气过程 | ||||
和大气的压强相关的教案:
- 《声音的特性》教学设计2014-08-12
- 杠杆的平衡条件2014-08-12
- 走进神奇2014-08-06
- 声音的特性2014-08-06
- 用刻度尺测长度2014-08-06
- 声音的特征2014-08-06
- 声音是什么2014-07-28
- 《我们怎么听到声音》教学设计2014-07-28
- 质量&密度.doc2014-07-28
- 声音的发生与传播2014-07-28
- 《力的作用》说课材料2014-07-28
- 力的图示常见的错误作法及分析2014-07-15
- 音调、响度和音色 —— 初中物理第一2014-05-13
- 第三节 平面镜成像 —— 初中物理第2014-05-05
- 机械效率 —— 初中物理第一册教案2014-05-05
- 汽化之蒸发 —— 初中物理第一册教案2014-05-05
- 导体对电阻的阻碍作用 —— 初中物理2014-03-29
- “电生磁”教学设计 —— 初中物理第2014-03-29
- 家庭电路 —— 初中物理第二册教案2014-03-29
- 力 —— 初中物理第二册教案2014-03-29
- 第二节 音调、响度和音色(1课时) —2014-03-29
- 光的直线传播 —— 初中物理第二册教2014-03-29
- 照相机 —— 初中物理第二册教案2014-03-29
- 密度 —— 初中物理第二册教案2014-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