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归纳求提高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在“阅读”和“讨论”两个环节中学生接触和理解到许多课本知识,掌握了一些解决问题的材料和方法。进一步提高,就要求学生对阅读了的内容进行归纳和综合,认识历史事件的本质和前因后果,进行纵向和横向比较,将知识的各部分按一定逻辑顺序归纳成系统的有机整体。这样,有助于在学生头脑中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有利于学生对客观事物认识的深化,有利于巩固已掌握的知识。每节课都如此,就会形成知识——方法——能力之间的良性循环,效率就会越来越高。课堂归纳一般控制在10分钟左右,教师以启发、点拨、释疑、小结的形式和学生一起整理知识,“穿线织网”,归纳出教材知识结构和思想内涵。尽可能由学生归纳,一些难度较大的可由学生先讨论,再归纳总结。教师的归纳要精练易懂,所以教师平常备课,就要用规范的最经济的书面语言把答案写出来,并反复修改、推敲,讲时“避免掺水分”,避免学生不得要领,找不出“关键词”、“得分点”。
和思考归纳求提高相关的教案:
- 学生概括能力的分析2012-12-03
- 读懂历史地图语言的含义,培养阅读历2012-11-30
- 导入环节中教学情境的创设2012-11-30
- 《秦汉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说课材2012-11-30
- 带着目标仔细读2012-11-30
- 实施《历史》新教材的感想2012-11-28
- 把“问题教学法”引入历史教学2012-11-28
- 谈对历史新课程改革的心得2012-11-28
- 浅谈历史新课程改革的感受2012-11-28
- 《身边的故事》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2012-11-21
- 我对《战国七雄》一课的处理2012-11-21
- 高三历史课教学反思2012-11-21
- 初中历史研究课展示课后反思2012-11-21
- 初一历史新课程教学反思2012-11-16
- 初二历史教学反思2012-11-16
- 开放考试,让个性轻舞飞扬2012-11-16
- 初中历史课程改革的几点反思2012-11-16
- 《世界历史上五次瓜分》教学反思2012-11-15
- 历史课校改经验谈之一 悬念的作用2012-11-15
- 初中历史教学反思2012-11-15
- 浅谈高考历史材料解析题解题方法与技2012-11-15
- 传统历史教学反思2012-11-13
- 知识点的“暗渡陈仓”2012-11-13
- 历史教学中的体验及反思2012-11-13
- 上一篇:《我的家在哪里》课堂教学实录
- 下一篇:历史年度教学工作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