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资料:《春》框架结构
《春》通篇看去,全是写春天的景物,无一处有“我”,但细细品味,无一处无“我”,于有“我”无“我”的交错中,造出象外之“象”的意境来。“盼望着,盼望着”──“我”是一位急切的“盼春者”;“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我”是一个细心的“寻春者”;“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细细品尝,“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仿佛面前已满是春的果实──“我”沉溺其中,是一个多情的“恋春者”;“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春天像小姑娘”,“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我”是一个热情的“颂春者”;结尾一句“春天像健壮的青年,……领着我们上前去。”──主客交融,物我同一,“我”和春一同“上前去。”
《春》既抒写了对春的赞美之情,又完整地写下了春的六个节气,包含了一条清晰的节令纵线。首段写东风,扣住一个“盼”字,“来了”、“近了”,形象地展现了大寒过后,立春将临的情景,使盼春之状现于章首。二段总写“一切”,立春过后,万象更新。作者又把握住一个“起”字,写“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绘出立春、谷雨之间的景色,迎春之意跃然纸上。三段赞春草。这是谷雨惊蛰时令刚萌发的鲜嫩小草,作者工笔描摹,在细字上下功夫,先正面描写,后借助游春踏青者的动作侧面描写,写出小草的纤细、柔软、温厚的品质,字里行间充溢着作者的脉脉深情,游春之悦溢于言表。四段咏春花。循着时序,惊蛰过后,百花已由萌发、含苞到盛开怒放,作者紧扣一个“闹”字,以动写静,闹春之乐力透纸背。五段赋春风。先从人的触觉起笔,“吹面不寒”、“像母亲的手”,然后攫住一个“系”字,巧妙地把风放在泥土、空气、花草、群鸟、流水以及牧童的笛声等事物的相互联系中精心抒写,真切地写出清明前后的感受。七段颂春雨、惜春时。时序翻过谷雨,雨则“像牛毛”,似“薄烟”,小草、树叶也都变得“绿得发亮”、“青得逼你的眼”。作者又扣住一个“惜”字,极写农民珍惜春光,不误农时。接着写天上的风筝渐多,十分典型地写出谷雨至立夏间的暮春景象。结句“一年之计在于春”,使惜春之情,洋溢于卷间。末段由实而虚,扣准一个“寄”字,把人类的憧憬寄托在象征春的“刚落地的娃娃”,“花枝招展的小姑娘”和“健壮的青年”身上,展示春天无限光明的前景,使颂春之情升于峰巅。
(《多媒体教学支持系统·九年义务教育语文第一册》人教社)《春》资料:《春》框架结构一文由优秀教案免费提供,本站为公益性网站,此教案为网上收集或网友提供,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立即删除!
和《春》资料:《春》框架结构相关的教案:
- 《春》资料:《春》的音乐美2012-11-30
- 《春》资料:《春》的比喻2012-11-30
- 《春》重点难点指导2012-11-30
- 《春》教学方法指导2012-11-28
- 《童趣》教学建议2012-11-28
- 《皇帝的新装》教与学2012-11-28
- 《皇帝的新装》主题新解:人性的悲哀2012-11-28
- 《金色花》的两种解读2012-11-21
- 爱母·爱国· 童真·童趣——《诗两2012-11-21
- 多采课堂 个性激扬 ——《羚羊木雕》2012-11-21
- 七年级(上)语文写作训练2012-11-21
- 把学习的乐趣交给学生 ——《绿色蝈2012-11-21
- 《化石吟》赏析2012-11-16
- 童趣童真童心----沈复《闲情记趣》2012-11-16
- 读朱自清《春》2012-11-16
- 朱自清的《春》2012-11-16
- 悬崖上的一课——莫顿·亨特2012-11-15
- 看云识天气的一些谚语2012-11-15
- 那么一种氛围——读《秋天》(刘真福2012-11-15
- 《秋天》作者介绍2012-11-15
- 慈善的冬天——品读《济南的冬天》(2012-11-13
- 《济南的冬天》的写景艺术(张炼强)2012-11-13
- 春的赞歌——读朱自清的散文《春》(2012-11-13
- 《探索月亮的奥秘》教学的一些做法和2012-11-13
- 上一篇:七年级语文上册重要词汇
- 下一篇:《紫藤萝瀑布》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