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比例
1.使学生理解的意义.
2.使学生掌握的方法,会.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的方法,学会.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将比例改写成两个内项积等于两个外项积的形式,即已
学过的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一)解下列简易方程,并口述过程.
2 =8×9
(二)什么叫做比例?什么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三)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下面哪一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6∶10和9∶15 20∶5和4∶1 5∶1和6∶2
(四)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将下列各比例改写成其他等式.
3∶8=15∶40
二、新授教学
(一)揭示的意义.
1.将上述两题中的任意一项用 来代替(可任意改换一项),讨论:如果已知任何三项,可不可以求出这个比例中的另外一个未知项?说明理由.
2.学生交流
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已知比例中的任何三项,就可以把它改写成内项积等于外项积的形式,通过解已学过的方程,就可以求出这个比例中的另外一个未知项.
3.教师明确: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已知比例中的任何三项,就可以求出这个比例中的另一个未知项.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
(二)教学例2.
例2. 3∶8=15∶
1.讨论:如何把这个比例式变为已学过的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并求出未知数的解.
2.组织学生交流并明确.
(1)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把比例改写为:3 =8×15.
(2)改写时,含有未知项的积一般要写在等号的左边,再根据以前学过的解简易方程的方法求解.
(3)规范并板书的过程.
解:3=8×15
=40
(三)教学例3
例3.
1.组织学生独立解答.
2.学生汇报
3.练习:解下面的比例.
= ∶ =∶
三、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想一想,的关键是什么?(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将比例式转化成已学过的简易方程),然后再解简易方程即可.
四、巩固练习
(一)解下面的比例.
1. 2. 3.
(二)根据下面的条件列出比例,并且.
1.5和8的比等于40与 的比.
2. 和 的比等于 和 的比.
3.等号左端的比是1.5∶ ,等号右端比的前项和后项分别是3.6和4.8.
五、布置作业
(一).
= = ∶ =3∶12
(二)商店有一种衣服,售价是24元,比原来定价便宜25%.现在售价比原来定价便宜多少元?
(三)一个梯形的面积是12平方厘米,它的上底是3厘米,下底是5厘米,高是多少厘米?(列方程解答)
六、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该教学设计紧紧抓住“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与简易方程之间起到桥梁作用这一点展开,较好的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为学生提供了很多参与教学过程 、展示才华的机会,从而受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和解比例相关的教案:
- 综合性学习设计——算出它们的普及率2015-06-19
- 分数除法应用题教学反思2015-06-19
-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练习题2015-06-19
- 《复式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及反思—2015-06-19
-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反思2015-06-19
- 圆柱的表面积练习2015-06-19
- 第一单元 百分数的应用 9、列方程解2015-06-19
- 第五单元 正比例和反比例第一课时:2015-06-19
- 第六课时 大树有多高2015-06-19
- 复式条形统计图2015-06-19
- 整数和小数2015-06-17
- 百分数(四)用百分数解决问题22015-06-12
- 六年级利息教案2015-06-12
- 第三单元分数除法:分数除法的意义和2015-06-12
- 百分数(五)折 扣2015-06-12
- 《纳税》教案 人教版第十一册教案2015-06-12
- 《分数乘分数》教后反思2015-06-12
- 《圆锥的认识》说课2015-06-12
- 合理存款2015-06-12
- 新课标六年级上册教案 第一单元 位2015-06-12
- 第五单元 百分数 教学计划2015-06-12
- 第二课时 比较正数和负数的大小2015-06-12
- 圆的面积(二)2015-06-12
- 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六年级(上册)第六2015-06-09
- 上一篇:比例尺
- 下一篇: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