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主动权交给学生
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新课程,它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对信息社会的适应能力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必须以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理论为指导,探索适合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教与学的新策略和新模式,将信息技术教育的每一堂课真正转变为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金土地。以下是我对一堂初中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反思:
在教学《在Powerpoint中插入图片文件》时,刚开始我的教学设计只是让学生根着课本上的例题做,一插入剪贴画、二插入自选图形,例题完成后再做课本后的习题。一节课下来,觉得教学效果不好,虽然学生一直在动手实践,但是他们只是照着课本上的操作步骤一步步完成练习,学生的积极性无法激起,创新精神根本无从体现,顶多也就是一次计算机操作技能训练而已。
课后我对教学进行了反思。为什么不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探索呢?这样不是更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了吗?于是我重新规划了此节课,设计了“新龟兔赛跑”这一主题。把这节课教学目标由一维(知识)转变成立体三维:知识、能力、情感。
在教法设计上不再是“教师带着知识走向学生”,而是“教师带着学生走向知识”。
首先,我为学生创设了一个主动探究、积极进取、自主学习的良好氛围,这是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的基础。有了良好的氛围,原本单调的学习过程变成了一个充满乐趣、充满想象、不断创新的过程,一个科学的、有计划的动手实践过程;其次,设计的任务具有很大的想象空间,学生们敢于独立思考,敢于大胆想象,并通过实践探索实现了自己的想法,这为学生的创造性提供了展示的舞台。
简要教学过程如下:1、全班学生自愿组成学习小组,每组4-5人。教师引入话题——制作“新龟兔赛跑”。学生在已经掌握如何插入文字和剪贴画的基础上,自主探究如何插入外部图片文件,围绕“新龟兔赛跑”这一主题,制作演示文稿作品。在自主探究后,教师可借机进行“插入图片文件”技能的小结。完成作品后,进行成果展示,可解说作品的构图、意境等,甚至演绎。其它小组学生可进行评价。2、碰到问题,鼓励学生自行解决,或小组内、小组间共同协作解决。3、鼓励学生创造与众不同的作品来表现这一主题。
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原本拘谨的学习环境变得宽松了,民主了,师生间有着融洽的沟通、启发、交流、互动,整个教学过程成为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以上教学策略我运用的是“学生主体性教学”。其指导思想是:一切从学生主体出发,让学生成为知识技能的“探究者”、难点问题的“突破者”,使学生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人。实践证明,以此做为原则的课堂是生动的,学生所乐于接受的。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会把它做为永远不变的中心法则,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的舞台。
在教学《在Powerpoint中插入图片文件》时,刚开始我的教学设计只是让学生根着课本上的例题做,一插入剪贴画、二插入自选图形,例题完成后再做课本后的习题。一节课下来,觉得教学效果不好,虽然学生一直在动手实践,但是他们只是照着课本上的操作步骤一步步完成练习,学生的积极性无法激起,创新精神根本无从体现,顶多也就是一次计算机操作技能训练而已。
课后我对教学进行了反思。为什么不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探索呢?这样不是更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了吗?于是我重新规划了此节课,设计了“新龟兔赛跑”这一主题。把这节课教学目标由一维(知识)转变成立体三维:知识、能力、情感。
在教法设计上不再是“教师带着知识走向学生”,而是“教师带着学生走向知识”。
首先,我为学生创设了一个主动探究、积极进取、自主学习的良好氛围,这是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的基础。有了良好的氛围,原本单调的学习过程变成了一个充满乐趣、充满想象、不断创新的过程,一个科学的、有计划的动手实践过程;其次,设计的任务具有很大的想象空间,学生们敢于独立思考,敢于大胆想象,并通过实践探索实现了自己的想法,这为学生的创造性提供了展示的舞台。
简要教学过程如下:1、全班学生自愿组成学习小组,每组4-5人。教师引入话题——制作“新龟兔赛跑”。学生在已经掌握如何插入文字和剪贴画的基础上,自主探究如何插入外部图片文件,围绕“新龟兔赛跑”这一主题,制作演示文稿作品。在自主探究后,教师可借机进行“插入图片文件”技能的小结。完成作品后,进行成果展示,可解说作品的构图、意境等,甚至演绎。其它小组学生可进行评价。2、碰到问题,鼓励学生自行解决,或小组内、小组间共同协作解决。3、鼓励学生创造与众不同的作品来表现这一主题。
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原本拘谨的学习环境变得宽松了,民主了,师生间有着融洽的沟通、启发、交流、互动,整个教学过程成为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以上教学策略我运用的是“学生主体性教学”。其指导思想是:一切从学生主体出发,让学生成为知识技能的“探究者”、难点问题的“突破者”,使学生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人。实践证明,以此做为原则的课堂是生动的,学生所乐于接受的。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会把它做为永远不变的中心法则,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的舞台。
和把主动权交给学生相关的教案:
- 在信息技术课中让学生学什么2013-10-05
- 利用多媒体手段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2013-06-09
- 把课堂还给学生2013-01-09
- 我们到底交给学生什么知识2012-12-11
- 教师带着学生走向知识2012-12-11
- 使用悬念手法,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012-12-08
- 使用悬念手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012-12-06
- 怎样提高学生处理信息的综合能力2012-12-03
- 让学生多动手2012-11-28
- 怎样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2012-11-15
- “任务”设计要符合学生特点2012-11-15
- 抓住学生的闪光之处,给他们创造进步2012-10-25
- 让学生轻松领悟——《认识键盘》的教2012-10-10
- 要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学习——《图形2012-10-10
- 点燃学生激情的火花--学习画图工具2012-10-07
- 怎么上好学生的入门课2012-10-07
- 学生会动手不会动口2012-08-16
- 强化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2012-08-01
- 对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反思2012-08-01
- 任务教学法,让学生当先生2012-08-01
- 分层施教提高学生能力2012-07-23
-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2012-07-17
- 上一篇:《认识计算机》教学反思1
- 下一篇:“任务”设计要具有可操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