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幼教教案:
幼教语文教案 幼教数学教案 幼教英语教案 幼教常识教案 幼教音乐教案 幼教体育教案 幼教美术教案 幼儿园教案 小班教案 中班教案 大班教案
> 小学教案:
小学语文教案 小学数学教案 小学英语教案 小学自然教案 小学音乐教案 小学体育教案 小学美术教案 小学信息技术 小学说课稿 小学主题班会
> 初中教案:
初中语文教案 初中数学教案 初中英语教案 初中物理教案 初中化学教案 初中历史教案 初中地理教案 初中生物教案 初中政治教案 初中美术教案
> 高中教案:
高中语文教案 高中数学教案 高中英语教案 高中物理教案 高中化学教案 高中历史教案 高中地理教案 高中生物教案 高中政治教案 高中美术教案
> 其他教案:
评课稿 说课稿 教学反思 教学设计 课堂实录 学生评语 班级管理 班任挚友 教学参考 教学相关 国旗下讲话 信息技术教案 主题班会教案

语文教案-重新创造的艺术天地

时间:2012-04-02 09:09来源:教学资源点击:字体:[ ]

教学目的:

1、了解“想象活动”在诗歌鉴赏中的作用。

2、能够运用本文的理论进行诗歌鉴赏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二、阅读课文

    思考:1、诗歌鉴赏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请你用文中五个字来概括一下。2、完成练习一和练习三。

三、研究课文

1、整体感知

    思考:本文阐述的问题是什么?

    明确:对诗歌的鉴赏,是一种再创造,再创造的主要方式是想象活动,通过想象可以把握诗人的艺术构思,再现诗人创造的诗歌形象。

    思考:本文的思路怎样?

    明确:(略)

    思考:请你用五个字来概括一下想象活动。

    明确:泡,找,进,猜,补。

2、完成练习一

3、完成练习三

四、扩展迁移

    阅读下面的诗歌,运用课文的有关理论来回答问题:

                         桃花溪    张旭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1)第1句写了“桥”和“烟”,“桥”本是静止的,“烟”本是浮动的,但是用一“飞”字,便化动为静,请解释原因。

(2)第2句中的“洞”即《桃花源记》中的桃源之洞,请解释“渔船”“桃花”“烟”这三者之间的联系。

(3)桃花源本是虚构的,诗人也知道从渔人那里也得不到回答,所以他的“问”既表现了一种情态,也表现了一种心情。请回答是什么情态,是什么心情。

五、布置作业 

    语文教案-重新创造的艺术天地一文由优秀教案免费提供,本站为公益性网站,此教案为网上收集或网友提供,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