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家长 > 家教有方 > 正文

家长在家庭教育方法上的误区(2)

  • 日期:2011-10-01 10:09
  • 来源: 好学习
  • 浏览:
  • 字体:[ ]

    无意识“分脸”:父母之间教育观点不一致,在教育与溺爱之间来回摇摆——其中一方在管教孩子时,另一方为了显示自己的正确,总是在贬低对方的管教方式,用错误的方式来对待对方的错误方式——表现形式为用溺爱来反对严厉管教,用严厉管教来反对溺爱——实际上双方是在争夺对孩子的教育权力,是想在孩子面前树立自己的教育威信,父母之间的互相“拆台”,使得教育效果“互相抵消”,这样做的结果也是“=0”——在父母“没谱儿”的管教方式下,孩子会认为“怎么做都不对”(因为不可能同时得到双方同时满意);在日常也分不清是非对错,只是把“避让父母的态度”放在第一位,一旦有一天,父母的“态度”管束不了孩子了,孩子就会无法无天,就会违法犯罪。
    因此,父母双方在教育态度和方式上一定要统一,统一到正确的方法中——当孩子需要帮助的时候,不要用“找你爸(妈)去”的语言来推托,这样做会严重贬低自己的权威,一旦你真想“教育”孩子的时候,孩子也不会真正听从你。哪怕你真不会,也要在态度上显示出是在积极帮助孩子,应该说:“这个问题我不会,但我可以帮助你去向别人请教”,如此孩子才能真正尊重你;有时孩子在犯错误以后想逃避批评惩罚,有时想对家长提出一些“过渡的要求”(物质上居多),家长在此时要做到:孩子在一方没有达到目的以后,在另一方也无法达到,千万不要把孩子引向“投机、钻空子”的道路。
    单亲家庭虽然使得孩子的爱有残缺,但却在“教育方式统一”方面有着优势,因此单亲家庭的家长不要自卑——只要措施正确,孩子照样能够成功。

    强买强卖——“家长只要是出于好心,孩子就应该接受”:
    有的家长认为:只要我是为了孩子好,那我无论采用怎样的教育方式都是应该的,哪怕是错误的,孩子也应该体谅大人的苦心,也应该接受;有的家长在“一切都是为了孩子好”的大旗下,强迫孩子接受家长单方面发出的各种指令(包括正确的和不正确的),把自己认为是正确的东西(其中不免有不正确的东西)硬塞给了孩子;有的家长经常用“忠言逆耳”来掩盖自己在家教态度和语言上的不正确之处,当家长对孩子的批评出现错误的时候,则用“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等“语录”来掩盖自己的错误,强迫孩子必须接受家长的一切批评,而丝毫不考虑家长批评的内容及方式是否正确。
    我们在不断发出“命令”的时候,丝毫不考虑这些话是否真正具有的有效性和正确性,丝毫不考虑孩子的接受能力与心理感受,只是认为这些话出自于我们的口中,所以孩子必须接受——常用的话有:我跟你说了,你怎么就是不听呢?我都跟你说了好多遍了,你怎么就是记不住呢?——家长这样教育孩子,实际上是在家庭教育中进行“强买强卖”。
    大家知道,“商品卖不出去就是废品”,但是,商品“强卖”出去也可能成为废品——因为它强烈地伤害了接受者的感情,容易引起其强烈的抵触,虽然表面上被迫接受,但实际失去了它本来的意义。
    好的商品(美好的想法、正确的思想)必须要通过好的销售渠道(正确的家教方法)、好的服务方式(对孩子尊重的态度)、真正满足顾客的所需(学生需要帮助的方面)才能使顾客真正地接受。不能在错误的“方法”头上戴上“我是好心”的帽子,关键要看效果——如果最后是无效或者是恶果,那么怎样来证明你的好心呢?
    强买强卖实际上是溺爱的另一种表现方式。它剥夺了孩子自己认识社会的机会,必然丧失面对社会的能力。所以说:家长不要强迫性地去爱孩子。


    随意——有的家长打着“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旗号,在家教的时间和形式上随心所欲,忽视了遵循教育的普遍规律:

相关文章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意见建议 RSS订阅 TAG标签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9 - 2019 学霸哥湘ICP备13002298号 链接/广告QQ:287668250

本站部分内容摘自网络,若您的文章不愿被本站摘录,请及时通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