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值得思考的教育观念问题(2)
- 日期:2011-09-29 09:16
- 来源: 父母课堂
- 浏览: 次
- 字体:[大 中 小]
平谈中显出功力来,那就不简单啦!
矿矿刚来美国没多久,有一天,我的导师塔克曼博士请我们全家到外面吃饭。
在矿矿的心目中,“爸爸”的地位是很高的,是无所不能的。现在爸爸有个老师,
那更是高不可攀了。
我们回来时,天色已晚。坐在汽车里,矿矿眨巴着眼睛看着窗外。
我欠了孩子很多父爱,摸摸他的小脸,问:“儿子,在想什么?”
儿子望望我,说:“我能问个问题吗?”
“当然可以!爸爸答不出来,就请塔克曼爷爷答。”
矿矿望望我,又望望塔克曼博士。
“天上的星星是怎么来的?”
我们一听,先是一愣,不禁哑然失笑。
塔克曼博士问我们笑什么。
妻子说:“矿矿问‘天上的星星是怎么来的?”’
塔克曼博士说:“上帝创造的!”
我把塔克曼博士的回答翻译给矿矿听。
矿矿马上问:“那上帝怎么来的?”
塔克曼博士想了想,说:“孩子,你年纪还太小,等你长大了爷爷再告诉你……”
当然,这里反映了文化的冲突,也反映了越简单的问题越难回答的道理。
什么是教育的目的?也可以有几种问法:什么是教育的使命?教育到底是为了什么?
等等。其实,这个问题的最根本分歧是:教育是为了人,还是为了社会?
可能有人会反驳说:开发人的智力,还是培养人的创造力?也可能是教育之目的的
分歧。
我认为那是教育的目标的分歧,而不是目的的分歧。
什么是教育的目的?什么是教育的目标?它们看起来是那样的相像,似乎没有必要,
也不值得去仔细区分它们。其实,把教育目的和教育目标混为一谈,正是不少教育管理
人员没能管理好学校的一个原因。
目的是一种企图,一个总的原则。例如,我们可以对我们的足球队说:“这次,我
们的目的是进入半决赛。”换句话说,只要我们进入半决赛,目的就达到了。
目标是一个非常具体的标准,是一个能体现企图的象征。比如,足球队能进入半决
赛,这意味着最差是第四名,最好也可能是冠军。这样,我们在总的原则之下,就要制
定进一步的计划和策略去达到一个个的目标,诸如打败沙特队,输给伊朗队,这样才能
以A组第二名的身份在决赛中避开有“中国克星”之称的韩国队。也就是说,目标是在
总原则之下用一整套策略去达到的具体的瞄准对象。
我们可以把上述定义套用到教育目的和教育目标上来。假如说,教育的目的是为了
人,那么我们就要在“为了人”这个教育目的的总原则之下制定具体的教育目标,开发
智力啦,培养创造力啦,如此等等。因此,如果一个教育管理者把目的和目标混为一谈,
他或她就很可能不会清醒地意识到要如何在大原则的指导下制定一整套具体的策略去达
到一个个具体的目标。
那么什么是教育的目的呢?教育到底是为人服务,还是为社会服务?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必须要澄清“人”与“社会”的关系。
这里说的“人”可以是“众人”也可以是“个人”,还可以是公民。
人是由各个不同的个人组成的。而人本身又是“社会动物”。为什么人是必须组成
社会的动物呢?这是由于人类自身的特点决定的。人不组成社会,人类就无法生存。一
个刚生下来的牦牛,只要在母亲身边待几个小时,就可以自己闯荡“江湖”了。一个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