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美。曾经的一个小孩子学习很不好,每门功课都在学校里是倒数第二,而且倒数第一是一个弱智儿童。这个孩子唯一的优点就是喜欢足球,于是老师安排每天写日记,这孩子就是把日记里写上足球评论。老师和这个孩子的爸爸都打击孩子,说些这个什么用都没有。后来这个孩子的妈妈下决心自费供孩子上大学,孩子受家庭影响,准备医学。结果孩子妈妈给了孩子一句鼓励,“其实你应该学新闻,因为你的文笔和口才很好”,结果这个孩子因为这句鼓励,就开始在学校里做兼职的足球评论员,起初稿件经常被拒绝,但是妈妈话让这个孩子有很强的动力,时刻在想“我绝对比别人强,我妈妈说的。”于是不断的改进、不断的补充,这个孩子的稿件终于开始被各个媒体接纳了,于是这个孩子开始转读新闻学,现在是新闻学的博士在读生,而且现在在他所属的科研圈子里已经小有名气。
广大的家长朋友,你们发现什么了吗?赞美永远都比批评有效,赞美不在数量多少,而是看看是否赞美到了点上,真正有效的赞美,哪怕只有一句,便可以改变孩子的一生。
第三大注意:
关键词:关闭VS开放
沟通是从倾听开始的,首先要让对方知道你听明白了对方的意思。沟通还要注意“关闭”与“开放”的区别。想让对方开放的和你沟通,你自己首先要开放。“开放”永远比“关闭”要积极。举一个例子:
鸡蛋如果是让小鸡自己开放的话,那么出来的是一只小鸡。
如果我们一定要生硬的让鸡从里面出来,而不是让鸡自己开放的话,那么锤敲后,出来的是一只鸡的尸体。
选择题,如下的领导,你更喜欢在谁的手下做事:
面对一项工程,你和领导有不同的观点。
A领导不愿意感受,不愿意了解,否定了你表达自己感受和建议的权利。
B领导愿意接受自己员工所说的,表示他承认员工有表达自己感受和建议的权利,并谈成了表达了自己的感受和权利,双方讨论。
我想,作为员工,你更喜欢B,对吗?
说明什么了?同样是沟通“关闭”与“开放”有着天壤之别。
讲一则故事,故事里孩子的妈妈是否运用了正确的开放式回答,导致了不同的结果:
小雅前一天放学前听说今天要到预防针,于是在早晨起床的时候对妈妈表示,自己今天不想去上学了。
懂得开放式沟通的妈妈说:你今天为什么不想去上学呢?可以告诉妈妈吗?
小雅:反正就是不想去了,想在家里休息一天,我讨厌学校。
妈妈:是什么原因让你讨厌学校呢?是作业没有完成还是和小朋友闹别扭了?告诉妈妈,妈妈一定能够有办法帮你解决。
小雅:其实也没有啦,作业一直完成了,也没和小朋友打架。
妈妈:那你还会有什么问题让你不愿意上学呢?
小雅:其实也没什么,如果我告诉你,你真的不会责备我并且帮助我吗?
妈妈:是的,妈妈一定是你坚强的后盾。
小雅:其实就是今天打预防针,我怕打针,我不想去。
妈妈:哦,是这样呀。还记得那年你感冒,咱们在医院里住院吗?每天都要打针,多痛苦呀。其实预防针就是来预防这些事情的。
小雅:记得。但是,总不能老轮到我的感冒吧。
妈妈:你们办多少同学都感冒了呢?平均五个孩子就会有一个,对吧。所以你来选择,是现在预防,还是期望自己变成那五个孩子里的其中一个呢?妈妈的观点是预防总比得病好。你的观点呢?
小雅:那好吧,我去。
不懂得开放式沟通的妈妈说:小雅,你一直是好孩子,怎么今天说不去就不去了,你到底怎么了?
小雅:就是不想去。
推荐内容
教育新鲜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