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频道

熟悉高三学习规律 正确看待过山车式的分数

  • 日期:2014-12-23 11:05
  • 来源: 网络整理
  • 浏览:
  • 字体:[ ]

  高三的烦恼有很多,说来说去都离不开成绩与分数。家长都希望自己孩子的分数如芝麻开花节节高;孩子自己则希望至少做到稳步提升不掉队;有经验的老师则会坦然的告诉大家,过山车式的分数是常态。

  就算是那些顶尖的学生,最后冲击北大清华成功的学生,其实把他们最后一年的成绩排排队,也不完全是一条高扬的上升线,很多也是起伏不定的,只是他们可能是在高位的一个起伏。而其他的同学至到高考也不能回避状态不稳这么个现象,不信,问问今年已经步出考场的家长和孩子们,有几个对自己的成绩不心存遗憾的,有几个不认为其实自己距最高水平还是有距离的。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这就是高三的规律。

  高三的学习是以复习为主。之前的各科学习是各个单元的学习,因此各种考试综合性不强,就算是考同一门功课,也是本单元的知识结合的全面一些,基本不出现把几个单元的难点组合到一道题目上的现象。因此之前有些同学的成绩是可以稳定在一定的范围内的。而进入高三后,则不是那么从容了,每次考试老师都会有意识的选择一道或者几道综合知识比较多的题目。有些同学有些知识他真正掌握住了,如果这次考试是集中在这些部分,成绩当然会有起色;而这一次既然集中考试了这个环节后,下一次考试必然转到了另一个环节,那么那个环节可能是另一类同学掌握的更好一点。于是两次考试之间一对比,一个升一个降,一个马鞍形不就形成了。而且各科学习的进度不一致,每次综合考试的试题不一定设计的很科学,所以会出现有人准备的充分,有人准备的不充分,所以分数结果也就有起伏。

  再就是高三的考试太多了,毎次批改时,老师的尺度不一定能保证一致,甚至是同一批卷子,同一个老师也有疲倦的时候,掌握的分寸也有拿捏不准的时候。更何况,高三的有些全市统考,经常是各校交换改卷,但是并不集中在一起改,各校改分的标准一定会有差异的,因此成绩时高时低,确实是一种客观常态。

  高三的考试确实有一定的偶然性。十二年的知识量到底有多大,大家不妨去把这些年孩子的课本垒到一块看看,不要以为学习是件容易的事,不要不切实际的要求孩子之前的各门知识都能记的很牢固,运用的很熟练,这是非人的要求。而且人的记忆本身就自动带有选择性,生活中对自己有利的方面就会记忆深刻一些,对自己刺激大的事情也会记的牢。并且在事后回忆中,人们总是会给自己的和行为有一个合理的解释,这就是一种主观的本能。这些本能在学习中也会自觉不自觉的在起作用,所以要求一个人把十二年的功课,所谓学过的内容全部复制出来,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有人会拿每年的高考状元来说事,说这是可能的。这种认识偏激到你自己当年都做不到的事,凭什么要求现在的孩子做到。

  所以每次考试确实会出现能不能正对上你的点的情况,正好是你的所谓长项,成绩是一个样;恰巧大题用到了你的短项,分就会往下掉;如果全篇都加大了你不熟悉内容的考核,你的成绩必然要失常。当然,有一类学生的适应性强,会以不变应万变,那么,他的起伏总在高位上;或者他已经有了相对稳定的一些知识,足够他立在高位上起伏。还有一类学生平衡性较强,你具体到一门功课他是有起伏的,但是他总能在一门失常的情况下,另一门超常,总分一出来,他就还是那个位次上,这个现象,我还解释不了,但是就是有这样的学生。不过,无论怎么说,成绩起伏在高三是正常的,也是难免的。

  高三的状态是一种压力越来越大的趋势。高三一开学各种状态层出不穷,先是很快要和复读生们比初次的综合类考试,很快他们会发现这些当年高考二本的分数的学长们都能轻易考出很高的分数,自己相对于二本的学长们都没有优势,甚至还处于下风,情绪一定会受影响。虽然老师会说他们已经多学了一年,但是对于志在一本,并且是强势一本的学生,还是心里不能容忍有别人在考试上和自己不分高下,甚至是超过自己的现实。

相关文章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意见建议 RSS订阅 TAG标签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9 - 2019 学霸哥湘ICP备13002298号 链接/广告QQ:287668250

本站部分内容摘自网络,若您的文章不愿被本站摘录,请及时通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