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寄语考生:心理健康比分数更重要(2)
- 日期:2013-02-03 09:55
- 来源: 学习家园
- 浏览: 次
- 字体:[大 中 小]
搭准“90后”的心理“脉搏”
从去年起,高考已全面进入“90后”时代。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苏州市第一中学心理老师高敏认为:“‘90后’是较早社会化的一代,他们认为,高考不仅是学业的继续,更意味着以后的职业走向或社会地位,所以高考在他们心里显得愈加沉重。”为了摸准“90后”高中生们的“心”,各校的心理老师都把自己的QQ、手机号向学生们公开,并关注他们的兴趣爱好,以获得“90后”的认同。
最近,苏州中学东校区的毕业班班主任邀请学生看了电影《叶问2》。全班在高考前看电影,学生们觉得“非常酷”。对心理老师来说,这是一次心理团体辅导:全身心投入到紧张、刺激的剧情里,除了放松减压,大家还为叶问扬眉吐气的胜利欢呼,一种集体的凝聚力油然而生。
除了看电影,心理老师尝试着各种更符合“90后”特征的心理辅导方式。苏州中学、田家炳实验中学等多所学校,每年都举办校园心理剧大赛。李岚告诉记者:“这些剧目涉及的话题有兴趣爱好、早恋、交往、亲子冲突等,反映了高中阶段学生内心的困惑和矛盾。同学们在编排中成长,在表演中成熟,在剧幕落下之后升华。”
为激发“90后”的责任感,“励志成人礼”渐渐在苏州的高中校“流行”起来。苏州市第一中学在高三“一模”后,举行全体高三学生的“成人礼”,有个环节受到了学生的欢迎:校园里布置了一整面的“成长墙”,墙上是每个高三同学婴幼年时的照片。高敏认为:“童年的回忆是最让人生发感触的。这份感触也让‘90后’真正体会到成长的分量和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