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频道

清华新生:不断超越自己 圆梦走入清华园

  • 日期:2013-01-25 10:40
  • 来源: 学习乐园
  • 浏览:
  • 字体:[ ]

  他是一个阳光开朗的男孩,喜欢打排球、喜欢弹钢琴、喜欢读哲学;他是一个勤勉努力的学生,总是不知疲倦地奔跑在求知的路上;他是一个志存高远的青年,他把参加国际竞赛当成自己中学阶段的最大梦想,希望能给即将结束的中学生活画上一个华丽的句号。他,就是来自江苏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王逸飞。

  2010年11月,18岁的王逸飞在第27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中获得理论成绩第一和总成绩第一的好成绩。凭借他在学习和竞赛方面的卓越表现,王逸飞于2011年被保送进入清华大学数理基科班,终于圆了他自小就有的清华梦。

  即将代表国家参加国际物理奥林匹克竞赛

  从小学到高中,王逸飞参加过许多次竞赛,取得过许多好成绩,也为此付出了许多的汗水与努力。在小学的五、六年级,他两次获得数学奥赛省级一等奖。六年级时,他作为镇江市少年宫代表队成员之一,参加了由国家体育总局、国家教育部及中国科协等主办的全国青少年业余无线电通讯锦标赛,以自己在常规通讯和越野通讯比赛中的优异表现摘取了个人金牌。初三时,他在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联赛(noip)中获得江苏赛区一等奖。2008年,他在第25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中获得江苏赛区二等奖。2009和2010年,他又先后两次在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中获得省级一等奖。

  2010年,王逸飞作为江苏省的十名代表之一,参加了第27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的总决赛。比赛分为笔试和实验两部分,前者要求在3小时内完成7道理论题,后者要求在5小时内完成2道实验题。在280名参赛选手中,王逸飞脱颖而出,夺得了理论成绩第一及总成绩第一的好成绩——在这次决赛中,理论部分满分为140分,王逸飞则得到了129分。

  由于他在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中的出色表现,王逸飞不仅获得了清华大学的保送资格,也得以与其他46名金牌得主一同进入国家集训队。经过重重选拔,包括王逸飞在内的5人入选国家代表队,将参加今年7月在泰国举行的第42届国际物理奥林匹克竞赛。

  凡事都要靠自己

  在课业紧张的中学阶段,王逸飞始终保持着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课一定要认真听讲,在学习上有疑问一定要找老师讨论。为了保证能在办公室里找到老师,他悄悄记下了许多老师的坐班习惯,对于哪位老师在什么时间段会在办公室,他始终了如指掌,绝不放过任何向老师提问的机会。平日里,他对课余时间的安排总是井井有条:每天放学后他通常要打一个小时的排球;晚上回到宿舍先用半小时完成当天的作业,随后的时间用来看一些竞赛题目或读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书;他认为睡眠不足会影响身体,所以每晚十点半他一定会按时睡觉。

  刚到南师大附中学习的那段日子,王逸飞的学习成绩并不像从前那么领先。于是他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忘记原有的所有光环,把自己当成最差的学生,一点一滴地去弥补自己的不足。他暗暗对自己说:“不要偷懒,这个我肯定可以做到。”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他很快赶上了其他同学,整个高中阶段,他的学习成绩始终名列前茅。

  王逸飞很喜欢一句话:“从来就没有救世主,凡事都要靠自己。”正是这种独立自强的性格促使他不断超越自己、争取更好的成绩。他在学习上和竞赛中取得的优异成绩与他平日里点点滴滴的努力密不可分:初一时,他自学了初二物理的全部课程,对物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之后在每个学期开始之前,他都坚持把接下来一个学期的物理和数学课程自学完毕;他始终保持着很高的学习效率,这就为自己备战各种竞赛争取到了时间。

  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控能力

  王逸飞从小就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不仅源于他本人的用心和坚持,也与他父母的耐心培养息息相关。王逸飞觉得“家里的氛围很宽松、很平等、很自由,让自己的性格比较开朗”。回家之后,王逸飞总是自发地和父母交流学校里发生的事情,父母除了用心倾听,也会主动与逸飞分享他们单位里有趣的事情。在王逸飞看来,父母对自己的要求很松,成绩波动的时候,他们也不会责备自己,他甚至觉得“父母总是尽可能给我减压,我要给自己加压才行”。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意见建议 RSS订阅 TAG标签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9 - 2019 学霸哥湘ICP备13002298号 链接/广告QQ:287668250

本站部分内容摘自网络,若您的文章不愿被本站摘录,请及时通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