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专心照顾女儿的生活起居,49岁的张女士提前退休和女儿共度高三。精心的照顾,本想等到高考可以扬眉吐气,但没想到,女儿高考失利,北大、清华梦破灭了。失望之极的张女士开始不肯和女儿说话,对女儿进行冷处理。一个月下来,家人发现,女儿越来越沮丧,甚至出现轻生的想法。没想到母亲一时的怒气差点逼疯孩子。
日前,记者从心理卫生咨询机构了解到,高考过后,哈尔滨市考生患者明显增多。很多孩子由于高考失利而出现抑郁、烦躁、消极等情绪,有的孩子甚至出现生活习惯的改变,如不说话,不出门,失眠,不爱吃饭,对前途不抱希望,很悲观。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考生们不良的心理状态多源于家长有意无意的压力和暗示,而失望的家长主要表现出三种“伤害”孩子心灵的方式,即冷漠型,从对孩子无微不至到不理不睬,强烈的反差待遇,会让孩子觉得无地自容;狂暴型,因为没考好,对孩子非打即骂,孩子的自尊心强烈受损;唠叨型,家长整日喋喋不休地唠叨来发泄心中的不满,任何话题都会触动家长的这根神经,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
心理专家提醒,家长一定要避免上述对待孩子的三种方式,别让自己的怒气伤了孩子的心。孩子高考失利,本身就很难过,家长应面对现实,在精神和生活上支持孩子,做孩子坚强的后盾。如果这个时候,还是一味的责骂,会严重打击孩子的自尊心,让孩子产生消极、厌世、逆反的心理。此外,考生自己要懂得自我调节,学会找个方式发泄心中的不满,多和别人聊天或积极参加一些社会活动,转移自己的注意力,高考失败并不意味着今后人生的失败。考生应勇敢地接受现实,重新站起来。
推荐内容
教育新鲜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