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一年一度的高考不管是对学生还是家长都是人生中的重要挑战,几家欢乐几家忧,如何突破高考瓶颈?如何让学生有学可上?如何为更多的学生选择更具价值的发展之路?高考的压力催生了留学热,特别是低龄留学热,似乎留学已经成为一种时尚,一种高考后的备选项,甚至是一种绕过高考的罗马大道。留学已经不再是研究生的专利,如今的高中生俨然已经成为留学潮流的生力军!高中生留学究竟利弊如何?如果留学,应该如何规划?国外大学对我国高中毕业生有什么样的入学要求?哪类学生更适宜出国留学呢?在国外院校专业的选取上,中国学生存在哪些误区?本文将对这些问题一一进行剖析,希望能对想选择海外留学的学生和家长一些指导和建议。
从2000年前后开始,高中生留学渐成气候,造成这样现象的主要原因一是国内高考的选拔标准单一,同等条件的学生在国外可以申请到更好的本科院校和专业,有更多的选择,二是目前国内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压力比较大,部分家长希望通过子女在海外的本科教育背景能够实现海外就业。三是在海外完成本科教育后有更多机会进入当地名校硕士课程。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留学历史来看,随着国民经济条件的不断提高和国际化程度的不断加深,留学低龄化是一种必然的阶段。首先,国外大学更注重综合能力的评价,既包括托福、雅思等硬实力,也包括课外活动、社区服务、特长、领导力等软实力,因而给了学生更多的机会进入 优秀大学的本科学习。其次,在高中或大学阶段进入海外院校学习使学生更容易融入当地文化。最后,家庭经济实力的上升使得家长能够支持子女在海外完成大学乃至高中教育所需的资金。
国外大学对中国高中毕业生的入学要求包括如下条件:一是完成中国高中教育,拥有国内中学的高中毕业证;二是语言能力证明,如托福、雅思成绩,对于美国名校而言,还包括赛达(SAT)考试成绩;三是一定的课外活动记录。原则上讲,对于家庭具备一定经济条件、本人有一定独立生活和学习能力的学生,都可以把留学作为个人学业和未来规划的一种选择。但考虑到留学的时间和机会成本,新东方不鼓励盲目留学。有几类人群较适合留学:
第一类:考试成绩中上但综合能力较强的学生。这类学生按照高考的标准并非尖子生,但由于学习能力、组织能力、表达能力等综合素质较高,属于国外院校比较青睐的对象。在托福或雅思成绩过关的情况下,这类同学往往能申请到不错的大学和专业。
第二类:平时成绩优异但高考发挥欠佳的同学。这类同学如果能够提供很好的托福、雅思成绩,再加上各个学期优异的成绩表现,很有可能进入世界级名校。
第三类:平时成绩一般但动手能力较强的同学。这类同学在国内可能进入三本或一般的大专院校,与其这样不如提早出国,可以考虑申请国外的就业类大学(Career College)学习实用性专业,将来比较有把握实现海外就业乃至移民。
国外院校专业选择中常见误区:
一是重学校轻专业。有些同学选择国外院校的唯一标准就是大学的综合排名,这种做法并不可取。通常,西方国家高中生在选择大学时首先考虑的是专业,然后根据专业排名再考虑学校。这样,毕业后的就业方向相对更为明确。
二是专业选择有一定的盲从性。不少学生和家长或者因为受周围人群影响,或者认为自身学习条件,故而选择商科、经管等相对容易的专业,很少考虑数学、工程学等理工科和专业性较强的科目。其实“物以稀为贵”在任何国家的就业市场上都是真理,大批经管专业毕业的学生就业难就是一个很好的佐证。
三是过分看重学位和学历。我们认为,留学的终极目标是在国际范围内提升自己的就业竞争力,而不是为了一个简单的硕士或博士学位。但不少同学热衷于“专升硕”等“一步到位”型课程,忽视了国外企业招聘员工时更看重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这一事实。
推荐内容
教育新鲜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