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频道

浙江理科状元:学在高三 学好在高三

  • 日期:2012-04-07 08:13
  • 来源: 学生学堂
  • 浏览:
  • 字体:[ ]

    浙江省高考理科状元卢毅 现就读于元培计划

  北大招生网:高三一年,每个学生都必须面对六门课程的压力,不论是自己感兴趣的,还是不喜欢的。在高考复习中,你是如何协调、平衡它们的?

  卢毅:高中阶段,物理与数学算是我最喜欢的两门课了,而物理尤甚。物理向我展现了自然界的奇妙,并揭示了其中所蕴藏的最基本而又最引人入胜的规律。数学,是一切学科的基础,而不仅仅是理科的基础。它培养了我严密的逻辑思维与对数字的敏感性。通过参加物理和数学竞赛,我对这两门课的理解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层次,所以在高考复习中也比较轻松。
我将自己的复习重点放在语文和英语上。特别是英语的语法这一块,一直是我的薄弱之处。当然,各个科目的协调是很个人化的,一定要根据自己的客观情况合理设计,抓住基础,全面推进,并且要辅之以一定的练习量。对于一个有志于上北大的同学而言,应该没有一个科目是你的弱项。

  北大招生网: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一个学生来说非常重要,能为我们讲讲你的心得吗?

  卢毅:先说说记笔记吧。我没有什么专门的笔记本,一般都记在课本上,复习的时候会很方便。当然不是逐项记录,通常都是比较关键或是有启发性的内容。记笔记的另一个好处是防止开小差,也算是提高课堂听课效率吧。
多做题才是王道。尽管我们强调理科学习在于思考,在于对题目的认知,但没有做大量的题目,一切都是空中楼阁。所以,学习理科最关键的,还是在于做题。不做题便想学好,除非是外星人,或者刚归来的超人,否则是不可能的。一个正常人想要获得良好的题感,唯一的办法就是大量做题。回顾这几年的学习,每一个参与者,都做了不计其数的题目,才培养出所谓的那么一点题感,而正是凭着这些题感,我们才取不断提高自己的思维水平。
要学会多总结,触类旁通。题目是无边无际的,做完题以后最重要的还是要注意及时总结,看哪些题考到了相同的知识点,用到了相同的方法,然后自己想想这些知识点还有哪些考法,这些方法还能解决哪一类的题目。这样,一类题可以扩展到更多类的题,从而加深自己对知识的掌握以及方法的运用。毫无疑问地,这也就提高了自己解题的能力。

  北大招生网:高中时你一直专攻物理竞赛,但在复试的环节中却因为失误而与保送资格失之交臂。这次挫折对你造成的影响大吗?

  卢毅:当时是九月份参加的复赛,其实走出考场的时候我就已经很清楚了。刚开始也消沉了一两个星期,多半是自责吧,毕竟是为之付出了很多心血的。“兵强于心而非力”,这是我很喜欢的一句话,却也是我理解得太迟的一句话。罪魁祸首,非“力”,而是“心”。过重的心理压力影响了实力的发挥,这是我想与大家分享的最惨痛的失败经历,希望有类似问题的同学能吸取我的教训。受挫之后想了许多,我告诉自己,还有一条路,那就是高考。一年的时间,可以改变的还很多。一旦坚定了这个想法,就不会去想太多。最后终于放下包袱,轻装走进高考的考场。这也是我能考得这么一个理想成绩的原因之一。

  北大招生网:你所在的班级是由来自全省各地的理科精英所组成的,身处这样一个集体中,你的感受是什么?
卢毅:应该说会有比较大的压力,特别是刚进班的时候,还有竞赛那段时间。但久而久之就慢慢适应了,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找到合适的定位,压力就不那么大了。但这个班级带给我的更多的是一种相互促进的动力。我和同寝室的一个同学,就会经常各找一本差不多厚的习题集,比谁先做完,挺有意思的。有时面对一道难题,大家会一起很热烈地讨论,那种感觉很不错。
北大招生网:你是如何看待高三一年频繁的考试的?会觉得累吗?

  卢毅:认真对待吧。我也不太会关注什么排名,找到自己的错误和漏洞,这才是最重要的。考试要重视过程,而淡化结果。在备考与考试的过程中要重视每一点,尽力让自己清楚所应了解的知识点。而在考后就不要过度关注分数,而是根据分数寻找自己在过程中的失误。切莫考前掉以轻心而考后号啕大哭。如果抱着这样的心态,每次考试,不论成绩如何,都会有所收获,也就不那么累了。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意见建议 RSS订阅 TAG标签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9 - 2019 学霸哥湘ICP备13002298号 链接/广告QQ:287668250

本站部分内容摘自网络,若您的文章不愿被本站摘录,请及时通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