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频道

高三学生的心声:爸爸妈妈我想对您说(2)

  • 日期:2012-01-03 11:08
  • 来源: 父母学堂
  • 浏览:
  • 字体:[ ]

  感动,在不经意之间

  孩子面临高考,家长也异常紧张,希望为孩子尽量作好一切事情,对他们关怀异常。这时候孩子就成了“特殊保护对象”和家庭的核心,一切围绕孩子转,孩子除了学习的事情之外一切都不让操心。

  “从高三的第一天开始,他们(父母)就时刻关注(高考的)各种动向,决不会轻易放过任何一个可以“长分”的机会。从每周一次的营养大餐的精心准备可见一斑。每个周末,家的饭菜总是异常丰盛。老爸大清早去买菜,老妈从洗到烧一丝不苟,还参考着报纸上的食谱,科学地配方加工,于是,有时为了烧一只鸡要跑几回药店的辛苦经历。”说到曾经高考时父母的关照,现在已经是同济大学学生的汤丹感动万分。

  “六月的高温,他们依然到学校来看我,而且只是为了给我送一顿饭,给我改善一下伙食。”武汉大学商学院周玲的感动同样来源于父母的一个举动。

  然而,高考,学生面对和需要的不仅仅是伙食和营养,也不是都需要父母无私的为他们作大量事情,让他们成为“公主”“少爷”。刻意的“重点保护”,往往会给他们带来更大的压力。

  在高三的路程中,学生们会经历一些挫折,有一些失落,心理上情感上的关爱与帮助、理解与支持同样重要而且绝对不能忽视。不经意之间,心灵的慰藉往往会给考生更多的感动,也就能够带给他们更多的动力。

  “有一次,我考的不怎么样,回家没跟他们(父母)说,但是他们通过学校的公告栏知道了这件事,但是他们并没有就这件事当面跟我问原因,而是给了我一张字条,上面写着:你是我们最为骄傲的女儿!”武汉大学的王利霞同学在回味父母的理解时对此印象深刻。

  不经意为孩子所作的行为,既不会给他们带来更大的压力,也能够让孩子体会到父母的拳拳之心。

  “其实,父母的关爱都是在平时的点点滴滴之中的。正因为他们的爱,我才有力量面对学业上遇到的困难,有勇气去克服。”同济大学的张颖算是给父母的关爱作了一个总结。

  适合的,就是最好的

  在高考过程中,父母的照顾与关爱却往往最容易变质,演化成父母对孩子意愿的违背和强制。

  “考上名牌大学不一定是最好的结果”,西安理工大学的张辉这样认为。他的一个高中同学以前对军人充满了憧憬与向往,十分希望在军营里锻炼自己,于是整日梦想着进军校。但是,父母对他的决定却十分反对,一心要让他考一个重点大学。后来,迫于父母的压力,他最终改变了志愿。结果还好,如父母所愿,他顺利的进入了这所名牌大学。可是,事情才刚刚开始,进入大学一年以来,由于不是自己的兴趣所在,他根本无心于学业,期末成绩红灯高悬,最终落得个被迫退学的结果,他的父母也后悔莫及。这件事给了张辉很大的刺激。父母平时应该尊重孩子的意见,即使你是为孩子的前途着想,也应该考虑到孩子的立场,对他耐心说服而不是强加于人,单纯寄望于“孩子日后会理解”的想法是不对的。现在看来“最好的”的道路可能并不适合你的孩子,何况,判断好与不好,孩子的意愿也是重要的一部分,而且是相当重要的一部分,父母不应打着“关心”的旗号剥夺了孩子选择的权利。其实,“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适合他的道路才是最好的道路,孩子也才能得到最好的发展。

  作为父母,充分为孩子参考是十分必要的,说出父母考虑的因素和原由,帮他们把好各个时期的关也是完全可以的。但是父母首先就要调整好自己的期望水平,不盲目攀比,也没有必要和隔壁邻居或者亲戚朋友的孩子作比较,只要结合自己孩子的实际情况,既不让孩子为难,不会给他们增加什么压力,也是完全为了他们的未来作想。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意见建议 RSS订阅 TAG标签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9 - 2019 学霸哥湘ICP备13002298号 链接/广告QQ:287668250

本站部分内容摘自网络,若您的文章不愿被本站摘录,请及时通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