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早恋成因分析
引起中学生早恋行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步入青春期学生的生理、心理活动是中学生"早恋"的主导因素,除此以外,由调查可发现,引起女学生早恋的原因还有以下几个方面:
1.外界环境如黄色书刊、黄色录像、电视、电子游戏等不健康因素的刺激,引起心理的不平衡和感情冲动,陷入"早恋"的误区。
2.家庭教育不当引起,如粗暴型的家庭容易使子女产生叛逆心理;苛求型的家庭使孩子承受的压力过大;溺爱型的家庭使孩子养成娇生惯养,追求享受,目中无人的恶习;以上几种家庭教育不当的类型都会给教育孩子带来极不良的影响。
3.缺乏家人的关心,如单亲、再婚家庭,或父母一方甚至双方在外地工作,或因家长本人素养差,或家庭不和等原因家长极少关心女儿的成长,使她们产生孤独、失落情绪,把精神寄托在家庭成员以外,沉迷于“早恋”之中。
4.来自学校的压力,如作业负担过重,学习成绩下降,同学关系紧张,教师的教育方法单一粗暴,学校生活枯燥无味,都使她们厌恶学校生活,抵触老师的教育。
5.由于共同学习、工作的关系,互相爱慕,产生了较纯真的感情,但未能理智地处事,产生极大的感情烦恼。
四、早恋学生处理原则及方法
首先,教育者应充当倾听者。一个成功的教育者应该具有足够的耐心与宽容,那么,面对学生中存在的早恋问题倾向更应具有这方面的修养。要想成为一个倾听者的先决条件是必须将自己与学生放在同一个高度上,把自己当作是他们的朋友,乐意听他们诉说,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才可能知道学生最真实的想法,并有针对性地加以引导。
其次,教育者不妨充担‘偏袒者’的角色。学生大多不愿意家长与老师知道自己的“感情秘密”,除了害怕外,更多的是因为他们的羞怯。那么,老师一旦发现学生中存在这种情况时不妨让自己充当一个“偏袒者”。虽然家校配合是教育中的关键,但适当地替学生保守隐私,以此做为教育过程中的“筹码”,不但不会使问题扩大,而且更易于老师工作的开展。因为有些学生一旦发现自己隐私已在长辈前一览无余时反而会有“既然你们都有已知道,我就不妨公开这么干”的逆反心理,事态也会进一步扩大。
第三,学生对比考虑,自我认知后果。对为什么要早恋这一问题,有学生说这挺好玩,高三的学生甚至说,高三的学生实在太枯燥了,得要自已找点乐子。对以后怎么办,他们说以后不可能在一起,分手就分手呗。学生将感情看得十分浪漫,但对感情所造成的伤害,就需要老师事先打预防针。其实,孩子想去尝尝感情的滋味并不是一种必不可少的心理需要,更多的是他们只知道感情的美妙,却没有意识到它可能带来的伤害,而当将来一旦意识到时又已为时太晚,对学习和生活造成极大的影响,甚至影响孩子整个人生观。所以,老师有这个义务让孩子受到伤害前提醒孩子注意,让他们懂得去保护自己,避免伤害。
第四,审美教育,防患于未然。学生的成长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心理波动,许多事情的发生不是可以事先制止的,所以,应该尽早地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一方面,让学生明白初恋是人生中最纯洁的感情之花,不论它开在什么时候都是应该珍惜的。另一方面,让学生明白异性间的接近是以倾慕为基础的,要想让对注意自己,就必须让自己变得更出色。尝试过进行这样的引导后,学生会以一种更为纯洁的心理去对待第一份感情,也会学着让自己变得更出色,从这个角度对他们的成长何尝不是一种动力呢?
第五,对早恋的学生不要大惊小怪,特别是才有早恋倾向的学生。有的同学起初并不是恋爱关系,只是相互倾慕。但这种普通的情感被误解之后,反而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推荐内容
教育新鲜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