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次考试统一安排在年底最后一个周日的早上,考场则因地域而异。福建、广东的考生当时是被安排到位于广州的华南师大附中参加考试。这是一场不分文理科生的综合性知识笔试,涵盖高中语文、数学、英语、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和计算机共10个科目的内容,答题时间为3个小时,总分1000分,题量有200道选择题,按学科区分泾渭分明,基本没有交叉科目的综合题,而计分标准是答对一题得5分,答错一题倒扣2分,不答题则不得分。
试题的设置无疑更偏重于考查考生们在掌握课内知识的基础上,是否有自己的深入理解和知识拓展,所以,可以看到许多源于往常练习但意义高于往常练习的题目,比如语文题考到修辞手法和美学思想;政治题里对时事经济政策的理解等等。当然也有不少考查课外知识的题目,如语文题考到古时造字法“六书”、历史题里问到教派中的多明我会和方济各会等等。题目的难度基本可以看做是处于高于高考低于竞赛的水平上,所以需要做足知识积累和心理准备。
完成此测试最大的限制因素在于题量大而做题时间短,尤其是理科有许多十分花费功夫的计算,且由于有选错倒扣分的计分规则在,蒙答案的做法变得不可行,所以应先做自己擅长的、有把握的题,合理安排时间,快速换脑调整做题状态,建议先做文科再做理科,跳过计算量过大的题目,更不要在一道题上纠缠太久。
对于一路走到现在的高三学弟学妹们来说,是否参加自主招生水平测试其实是非常值得商榷的问题。首先需要考虑的是将为之投入的时间和精力,从报名到复习备考到最后牺牲某个周末往某陌生城市赴考,高三宝贵的复习时间将因此被大幅度占用,但由于自主招生名额比较少,录取机会也不大,所以你的付出最终能得到多少回报,这就成为一个很微妙的问题。除了这些,还有考试心态的问题。报名参加测试肯定会对自己的高考复习节奏有大幅度影响,同时,倘若失手,希望越大,失望越大,也会对自己高三复习时的心理状态有负面作用。在这点上个人就有惨痛的教训。
贴心提醒:
假如学弟学妹们决心参加考试,一般来说,从报名到正式笔试其实也不过1个月时间备考,期间还有正常高考复习和功课要做,要想把10门学科从头复习一遍非常不现实,更多需要“吃老本”,重点看平时有多少积累,是否有偏科。不建议刻意复习,更不建议熬夜然后疲劳作战,否则这会影响真正的备战高考。建议把10门学科的教科书放在床头,每天晚上做完作业后临睡前粗略地翻一下书即可。
注重能力而非知识
宓璐娜(厦门双十中学2008届高三,现在清华大学就读)
去年此时,学校也给我了一个参加清华大学自主招生考试的机会,而如今我已坐在清华大学的课堂上。
去年当我在福州坐在笔试考场上的时候,我明白此时与自己一同竞争自主招生资格的人,就是将在高考中与我竞争清华北大的人,因此重要性是不言自明的。这不仅是为高考加分的绝好机会,更是锻炼提高个人能力的有效途径。
离开厦门时身边的父母老师都满怀着期望,但完全没有必要以此为负担,我们所需要的是以轻松的心态认真对待。现在回想起来,这场考试重要的倒不是高考的加分,而是让我真正接触了高中世界以外的东西,认清自己的定位,不再盲目自大。
就我参加的清华大学自主招生考试来看,考试更注重能力而非知识的考查。这是需要长期积累的。为此我很感谢中学母校的老师们在授课过程中不仅传授知识,更传授了思想。
考试题目的难度类型与高考不同,如数学大多考的是比较基础的竞赛方法,稍微熟悉竞赛的同学都能顺利完成。物理试题比较注重具体分析问题的能力,没有复杂的计算,但要求思路清晰。简言之,理科考题并没有什么难得无从入手的题目,只要作答时保持清醒的头脑,读懂题目,注意速度就可以了。经过高中的训练积累的应试技巧应付这个是没有问题的。
推荐内容
教育新鲜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