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中的论述类文本题好像也很让人难受,总是不容易,分值又不多,做题时往往是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却并不见得有效。
论述类文本的阅读,有其自身的规律。我们读文章是为了干啥?千万别告诉我是为了考试,为了考试,,,,,阅读的目的是为了获取信息,尤其是对于论述类文本。文学类的文章,仔细读一读,陶冶情操啊什么的,所以高考所要考查的几类文本,其实是有着相应的实用方面的导向的。
读论述类文本,知道文章说了什么更重要。所以,阅读论述类文本的基本要求就是检索有用信息。那么,对我们来说没有交代关键信息的那些语句,就成了干扰信息。看下图:
这是2016高考全国1卷的 论述类文本,第一段。你说这一段话告诉我们什么了?划线的两处,第一处说明这篇文章要讲甲骨文,第二处,告诉我们甲骨文有很大影响。这就是基本信息啊,至于其他的有没有用,看你读这篇文章的目的了,你要搞学术研究,请逐词逐句地读,但是,我们现在不是啊。。。
第二段的中心句。其实,看到这一句,第一题就已经有答案了,我们看第一题的题目:
我们看D项,D项的这句话我们来“浓缩”一下,他的意思就是“王国维的什么和什么,证明了《史记》的真实性”。而我们刚才看的那句话是什么来着?“甲骨文证明了商王朝的存在”,选项却说“证明了《史记》的真实性”,明显是相互矛盾的吧?当然,这一选项不正确还可以从文句得到印证(第二段最后),这里不再赘述。
所以,这里要说的论述类文本解题的关键点其实就是检索信息。能在最短时间内把握最有效的信息,做题就能事半功倍。切记,要紧的是知道文章说了哪些,懂不懂这些并不要紧。
推荐内容
教育新鲜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