④腐朽:明朝沿袭前代的科举取士制度,但只在“四书五经”内命题,不许发挥个人见解,答案文体为“八股文”。使科举制度发展成为愚民政策。清朝沿袭这一制度,严重阻碍了社会发展和进步。
⑤废除:戊戌变法诏令中明确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设经济特科,但法令被取消。1905年,由于国内形势的变化,清政府被迫废除科举制度。延续了一千多年的科举制度寿终正寝。
6.中国古代兵制
(1)保甲制度:北宋王安石变法时实行保甲法。政府把农村住户组织起来,十家编为一保。保丁在农闲时练兵,平时种田、维持社会秩序,战时编入军队作战。保甲制度是—种兵民—体的社会组织制度。
(2)猛安谋克:是女真族的氏族部落组织,猛安谋克制主要是在女真族内实行。猛安谋克作为基本社会组织,既是军事组织,又是地方行政组织。各户壮丁平时从事生产、战时出征。这种兵农合一的制度,对金的社会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3)八旗制度:明朝后期,建州女真首领努尔哈赤建立八旗制度。八旗制度按军事组织形式把女真人编制起来,在贵族控制下进行战争和生产活动,是一种兵民合一的社会组织。八旗制度促进了女真社会的发展,巩固了努尔哈赤的统治地位。
二、中国近现代民主政治建设
(1)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政治活动:
两个阶段:①19世纪60年代以后,在一些知识分子中产生了早期的资产阶级维新思想,代表人物有王韬、郑观应等,他们主张在政治上进行革新,实行君主立宪制;但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也没有付诸于实践。
②19世纪90年代末,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发起戊戌变法运动,要求变封建专制制度为资本主义君主立宪制,由于顽固势力的进攻,运动最终失败了。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探索中国近代民主政治的首次实践。
(2)资产阶级革命派探索民主共和活动: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了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中华民国,成立了南京临时政府。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推翻帝制、创建共和国的第一次成功行动。临时政府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实行三权分立和责任内阁制,标志着共和体制的确立。
(3)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三个阶段:①新中国成立后,人民解放军继续追歼国民党残余军队,开展了抗美援朝、土地革命和镇压反革命三大运动。这些斗争的胜利,使新中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得到巩固。
②没收官僚资本,接受帝国主义在华企业,建立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
③1953~1956年,在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指导下,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同时,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上确立起来。
(4)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创立:《共同纲领》规定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①过程: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也加紧进行。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会议制定和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正式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经普选产生,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权力机关,在国家机构体系中居于首要地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直接体现人民当家作主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
②主要职能:行使立法权、监督权、人事选举任免权以及重大事项的决定权。1957年的反右派扩大化、“文革”十年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设出现曲折;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得到恢复和发展,并不断完善。
③意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符合中国实际的,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社会主义民主的广泛性。
推荐内容
教育新鲜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