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方法

语文指导:如何巧用对仗解词释句

  • 日期:2013-08-20 09:12
  • 来源: 乐学
  • 浏览:
  • 字体:[ ]

  在古汉语中,无论是韵文还是散文,都有不少结构上对仗的语句,比如对偶句、排比句、互文句和对文句等。从形式来看,这些语句往往字数相同(或大体相同),结构相同(或大体相同);从结构来看,处在相应位置上的词语具有一一对应关系,其语法功能基本一致,词义相同或相近、相对或相反,语意上常常相互呼应或补充。把握结构上的对仗特点,运用训诂学的理论来解词释句,不仅能豁然开朗,精准无误,而且如行云流水,毫无滞涩。试以《屈原列传》和《报任安书》为例予以解说。

  一、 句中对仗

  例1. 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析] “博”与“强”相对,都为形容词,其中“博”可以释为“广博、渊博”;“闻”与“志”相对,当为名词,分别释为“学识、见闻”和“记忆力”。这是由两个偏正短语组成的并列式结构,根据原句结构特点,可以直译为“(他)有广博的学识,很强的记忆力”,但文言文的翻译力求表达简洁明了,因此可以调整为“(他)学识广博,记忆力强”。

  例2. 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

  [析] “正”与“直”相对,为形容词,“道”与“行”相对,为名词,可以译为“道德端正、品行正直”。“竭”与“尽”、“忠”与“智”分别对应,语意上互相补充,是互文句,可以译为“竭尽忠心和智慧”。

  例3. 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

  [析] “小”与“大”、“迩”与“远”分别对应,语意相反,构成对文。

  例4. 其存君兴国,而欲反覆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

  [析] “存”与“兴”相对,动词;“君”与“国”相对,名词。这是两个动宾短语构成的并列结构,可以释为“思念国君,振兴楚国”。

  例5. 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

  [析] “兵”与“地”、“挫”与“削”分别对应,两个主谓短语构成并列结构,译为“军队遭挫败,国土被削割”。

  例6. 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

  [析] “怀”与“握”相对,动词,分别释为“怀藏”和“手握”;“瑾”与“瑜”相对,名词,都是美玉,比喻美德。这是两个动宾短语构成的并列结构,语意上互相补充,构成互文,直译为“怀藏、手握着美玉”。在此语境中,使用的是比喻义,应译为“保持美玉一样的高洁美德”。现在,常用它来比喻人具有纯洁高尚的品德。

  例7. 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

  例8. 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啜其醨?

  [析] 这两句与前面的例子稍有不同,“而”所连接的均为动宾短语,共同构成并列结构。“随其流”与“扬其波”、“哺其糟”与“啜其醨”分别对应,其中“随”与“扬”、“流”与“波”,“哺”与“啜”、“糟”与“醨”又一一相对。可以译为“顺应潮流去推波助澜”和“吃点酒糟、喝点薄酒”。

  例9. 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析] “混浊”与“清”、“醉”与“醒”分别相对,语意相反,构成对文。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意见建议 RSS订阅 TAG标签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9 - 2019 学霸哥湘ICP备13002298号 链接/广告QQ:287668250

本站部分内容摘自网络,若您的文章不愿被本站摘录,请及时通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