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认识论
本部分考查的知识点有:实践的特征实践和认识现象和本质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关系
1.知识点应掌握的具体内容
(1)实践及其特征
由实践主体、实践对象、实践手段所构成的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
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又是人的能动的活动,并且是同特定的社会关系相联系的,变化发展的。
(2)实践和认识
一方面,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的对象由实践的需要确定,认识在变革对象的实践中发生。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认识的课题在实践中不断解决又不断产生,认识的工具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和提高。③实践是认识的目的。认识的根本任务是经过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认识的根本目的则是把理性认识应用于实践,去指导实践。不为实践服务的认识毫无意义。④实践又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人的认识是否同客观实际相符合,只能由实践的客观效果来检验。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另一方面,认识也影响实践。正确的认识、科学的理论对实践有巨大的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不科学的理论则会把实践引向歧途。
要正确处理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学习书本知识与在实践中成才的关系。
(3)现象和本质
事物都有其现象和本质。
现象和本质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现象是个别,本质是一般;现象是易逝的,本质是稳定的;现象是表面的,本质是内在的。现象和本质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现象是本质的表现,本质总要表现为现象。
认识的根本任务是透过现象认识本质。
(4)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占有大量可靠的感性材料和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是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的必备条件。
认识事物的本质并不是认识运动的结束。认识应当在实践的基础上继续向深度开掘,向广度扩展,不断向前推移。
上述认识论的原理和观点是相互联系的,认识论同唯物论、辩证法也是相互联系的。
(5)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关系
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包括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的活动。
改造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活动是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改造主观世界的活动即是改造自己的思想(主要指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改造人的认识能力,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关系。
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改造客观世界需要改造主观世界,改造主观世界是为了更有效地改造客观世界;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改造主观世界。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最终都是为了促进人自身的发展和完善。
4.重点、难点
(1)重点
①实践和认识:认识论是关于人类认识的本质和产生、发展过程的理论。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必须在实践的基础上,通过实践和认识的相互作用、矛盾运动来把握认识问题。一方面,认识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产生,并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和发展,另一方面,认识又通过指导实践,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并推动实践不断发展,使实践达到新水平。认识离不开实践,认识从在实践中获得的感性认识开始,最终又要回到实践中去;实践也需要认识的指导,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没有一定认识作指导,绝不是人类的实践活动。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统一的辩证发展过程。
推荐内容
教育新鲜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