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方法

人教版全日制政治高二哲学常识基础知识复习提要(2)

  • 日期:2013-01-02 11:27
  • 来源: 学习乐园
  • 浏览:
  • 字体:[ ]

  C.人的意识具有能动性

  D.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

  这一题的辩证法的色彩更浓,"满和谦、损和益"都是对立的统一,而人的意识的能动性,教材中从未出现过这种提法,需要考生把意识的反作用与人的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才能领会。本题还是从唯物论与辩证法相结合的角度来考查唯物论的问题。

  在答案非唯一选择题(不定项选择题)和主观性试题中,更鲜明地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乃至认识论的统一。如:

  1996年第28题:热带雨林是地球表面生物种类最丰富、结构最复杂的植物群落,现在因人们片面追求经济利益而遭受破坏,其面积大大下降,并造成气候异常,大量生物物种绝灭或濒危。为此,许多有识之士强烈呼吁保护热带雨林。这表明[BCD]

  A.坚持两点论不能不讲重点论

  B.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客观的、具体的

  C.正确的认识来自社会实践

  D.发挥主观能动性要尊重客观规律

  1997年第38题;某贫困地区领导人认为,脱贫不能仅靠政府救济,更要靠自力更生。他们根据其他地区"无工不富"的经验,建起了一些小型机械厂,但由于原材料和资金缺乏,结果收效甚微。经过认真分析,他们认识到该地区山场面积大,适宜发展林果业和养殖业,于是因地制宜种起了果树、中药材,饲养起牛、羊、家兔等,经济情况很快有了改观。在此基础上,他们又办起果品和肉类加工厂,几年就摆脱贫困,走上了致富之路。该地区在脱贫过程中是怎样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回答这一题,更需要把唯物论和辩证法结合起来,只从唯物论本身的内容来考虑答案,就有很大局限,造成失分较多。

  2.重点、难点

  (1)重点

  从理论上看,世界的物质性,物质决定意识,规律的客观性,当然是唯物论的重点内容,坚持唯物论一定要坚持这些基本观点。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论是辩证的唯物论,从实践的角度看,从现实看,意识的反作用,主观能动性,如何正确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和意识的反作用则成为重点了。因为我们学哲学,坚持唯物论就是为了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去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做好我们的工作。我们重视世界的物质性,重视规律的客观性,就是因为意识的能动作用受物质决定作用的制约,主观能动性受客观规律性的制约。所以,唯物论部分的重点内容是: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物质运动的规律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难点

  唯物论部分的难点主要在于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结合上。

  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物质世界、客观实际是多样的、变化发展的,主观与客观的统一不是绝对的完全的符合,而是相对的近似的一致,主观认识要随实践的发展而发展,要随客观事物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主观反映客观、主观符合客观是一个过程,不是一劳永逸、一成不变的。

  正确认识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和主观能动性,既不能夸大,也不能缩小。意识的能动作用、主观能动性受物质决定作用的制约,受客观规律的制约,忽视这一点,就会导致唯心主义;忽视或否认意识的能动作用和主观能动性,则是形而上学的错误观点和做法。准确把握这个度,是理论和实践上的难点。

  规律的客观性与规律存在和起作用的条件性。规律的客观性讲的是物质运动有规律,规律是物质运动过程中本身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只要存在物质运动,规律就存在。但一个具体规律的存在和起作用却是有条件的,条件存在,这个规律就存在,就起作用;条件变化了,起作用的具体规律也随之变化。所以,人们不能创造、改造、消灭规律,但是可以通过改变条件,使起作用的具体规律发生变化,从而达到利用规律改造世界的目的。这个问题,只要结合生活实际和学习过的科学知识,就不难理解。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意见建议 RSS订阅 TAG标签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9 - 2019 学霸哥湘ICP备13002298号 链接/广告QQ:287668250

本站部分内容摘自网络,若您的文章不愿被本站摘录,请及时通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