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笑着走过
在一个弥漫着花香的河岸边,我听到了鸟儿的歌鸣,花儿的私语,风儿的缠绵,这富有生命的一切,让我想起了青春,想起了那让我为之震撼的《豆蔻花开》。
文章主要讲了一个具有思想爆发力的学生——陈星,因家庭悲剧和心理抑郁两度休学。都认为他只是一位无可救药的差生,可是奇迹却出现了,在他经历了一段刻骨铭心的生活后,在高二那年回到学校决心实现自己的目标。陈星和同学们看不惯世间的繁俗;看不惯为了考上大学而郁郁寡欢的书呆子;更受不了望子成龙、盼女成凤的老师和家长的逼迫。他们不想重演老师的孩子没考上大学而自杀的悲剧。他们还是一群烂漫的中学生,一群看似长大实际却并没有长大的孩子,他们需要的是自由,是让自己心中的梦想高高的飞于蓝天,并不是雪花样的试卷将他们淹没。
陈星和他的同学们并没有一直无奈下去。他们继续为理想而奋斗;为真理而叛逆;为友谊而追求。在老师的帮助下,他们渐渐摆脱了高考的压力和紧张,步入学习正轨。最终,他们顺利地考上大学,度过了让人难忘的高三。
《豆蔻花开》这本青春读物让我的思绪纷飞。青春,多么靓丽的词汇啊,它似乎永远都代表着春天,代表着一颗向上的不乏动力的心。无尽的厚望,升学的压力,满天的试卷黑压压地向我们挤来,让我们感到青春是何等的无奈,顶着它们,就像顶着天上一片片的乌云。可,我们不应该怨恨,因为,这是一个竞争的社会。我们都想放松一下,享受一下,可我们的国家必须要像其它国家那样,迅速的发展。如果,我们都去享受,那我们,还有我们的国家就会落后,就会挨打。
我们应该庆幸,自己拥有青春,拥有了万物的资本,我们就要有勇气,走过去,笑着走过去。不去努力,拼搏,我们就不会知道自己到底行不行。
我想到了自己,也想到了邻居家的姐姐。我升入初中一年了,马上就要升入初二。我和多数同学一样,都为老师的严厉、学习的压力而感到苦恼。睡梦中,我还会梦见小学的我们自由地玩耍嬉笑,好快活呀!可梦醒后,还是被妈妈劝着逼着钻进题海。
邻居家的姐姐一直是我的榜样。因为,她无论在学校还是在家里,都是一个称职的好孩子。每当看到她挑灯苦读却又无一丝无奈的表情,我就问她:“姐姐,你不烦吗?”她却笑着拉着我的手说:“我相信,阳光总在风雨后!”
今年,邻居家的姐姐不负厚望,益友一的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大学,如今,正和她的爸妈旅游呢!
“这更让我相信青春的美好,但我更相信,我们的成功与托起我们青春之梦的老师有密切的联系。我们尊重老师,因为他们是我们的领路人,是我们最信任的人。所以,我们都希望老师能够真心的去爱我们,就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我们既然是希望,就应该鼓励我们,而不是单单用成绩来衡量我们。我们也希望学校领导及校长在开会时要用“用真爱去呵护学生”来作评价优秀教师的最重的一条,而不是总成绩。
青春的路是洒满阳光的。我们都笑着启盼,盼望,青春的路上,会有我们最信任的人。
我相信,青春的路上,我们会走得更好!
青春,笑着走过一文由作文大全免费提供,本站为公益性网站,此作文为网上收集或网友提供,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立即删除!
作文大全友情提示:请不要直接抄作文用来交作业。你可以学习、借鉴、期待你写出更好的作文。
和青春,笑着走过相关的作文:
- 走过初二2015-10-21
- 我的校园青春派_作文800字2015-10-19
- 活力青奥 青春南京——我期待的青奥2015-08-26
- 活力青奥,青春南京 我期待的青奥会_2015-08-26
- 活力青奥 青春南京——我期待的青奥2015-08-26
- 活力青奥、青春南京_作文300字2015-08-21
- 活力青奥 青春南京_作文600字2015-08-21
- 活力青奥 青春南京_作文200字2015-08-21
- 语文从我身边轻轻走过_作文400字2015-08-10
- 青春与命运_作文150字2015-08-10
- 活力青奥,青春南京_作文1150字2015-08-07
- 活力青奥 青春南京_作文250字2015-08-07
- 活力青奥,青春南京!_作文900字2015-08-06
- 活力青奥 青春南京_作文300字2015-08-06
- 活力青奥,青春南京,我期待的青奥会2015-08-06
- 古城的青春赞歌_作文700字2015-08-04
- 青春南京,我为青奥_作文1300字2015-08-04
- 活力青奥 青春南京_作文700字2015-08-03
- 活力青奥 青春南京_作文750字2015-08-03
- 青春与青奥_作文800字2015-07-31
- 活力青奥,青春南京——我心中的青奥2015-07-29
- 活力青奥青春南京_作文600字2015-07-29
- 青春中国,祝福青奥_作文1250字2015-07-29
- 活力青奥,青春南京——我心中的青奥2015-07-27
- 上一篇:轻轻的,您走了
- 下一篇:最远的距离——读《世界上最远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