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高考满分作文点评:上海卷(2)
一些个体,他们本身或许各有特点,略有不足;但它们未曾勾心斗角过,未曾针锋相对过,在如斯的统一中,倘若你以总体之角度观之,竟是别样和谐。走下黄山,我不禁陷入了思考。
是的,如果你只求个体的方正,那么最终所得可能仅仅只是一潭死水,茫然而无趣。君不见明、清王朝盛行的八股文吗?八股文根本不讲求相融,不讲求文章总体的韵味,它只求圣人之说,只求体制规范。每一字的方方正正,这种只偏安一隅的排他性,最终让文字失去了它原有的重量与美感,更让明、清王朝裹足不前。
我想,真正的大美绝不应该如此!它应当是支点的寻觅,是元素的交融,是单一的颠覆,更是和谐的统一。
个体的波澜不惊,甚至旁逸斜出,却能在同一后成就整体的云蒸霞蔚,别样风采。郑板桥先生曾说:“意在笔先者,定则也;趣在法外者,化机也。”他也正是这样诠释自己的书法。用隶书参以行楷,成就了和谐的统一,成就了“板桥体”的艺术高度。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以前读何立伟先生的《日月盐水豆》一文,不禁为他文章中的文白兼用所叹服。文言,精巧而意赅;白话,又不失抒情之美。也许仅取一者,会令文章或大腹便便;或词肥意瘠;但两者的兼用却令整篇文章彰显了别样的韵致。
非独文学如此,荣格说:“文化最终沉淀在人格上。”我想,我们的内心中或许也要依靠无数不调和因素的融合,才能更为饱满。“我的心里有猛虎在细嗅蔷薇”,这是诗人萨松的诗句。猛虎不免生猛,蔷薇过于柔和,调和两者特点,便是丰满而浪漫的人性啊!就像李易安,既有“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的女儿情态;亦有“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气贯长虹。她的人格,非婉约、非雄健,而是两者兼具的浪漫,足令人怀想千年!
道与万物参,万物的和谐统一方造就世间大美。回首,我再看向那株遒劲的孤松,再看向那面绝然的峭壁,在夕阳下它们长久地融为一体,错落有致。我释然。
点评
这是一篇不可多得的文化小品散文。作者在文章开头采用了比兴手法,没有从材料本身直接谈起,而是通过游览黄山的经历——“对那怪峰孤松遐想”,来说明道理。但是,从主体部分来看,文章这样写的用意还是紧紧围绕材料中“他的作品单个字体看似歪歪斜斜,但总体感觉错落有致,别有韵味”这句话来提炼感点,生发开去议论的。这就是本文中作者要发表的见解:个体的旁逸斜出,统一在整体中而显出和谐的美。
文章选择的题材丰富多彩,说明作者善于联想,同时也表明作者厚实的文化积淀。例如,从描述黄山孤松怪石那清雅高绝的图景而构成黄山的大美,想到只求体制规范在整体上却毫无生气的“八股文”,字里行间隐含了批判那“裹足不前”的“八股文”的弊端;又联想到何立伟先生的《日月盐水豆》一文,对比鲜明;再就是从独树一帜的“板桥体”,联想到“猛虎细嗅蔷薇”和李清照诗词中的创新与不同的风格。语言优美,读来琅琅上口。(朱庆和)
病文诊断
有心莫共花争发
上海考生
常说“见字如面”,那些看似幼稚的字,仿佛是他难得糊涂时的漫笑。但若往深了品味,便能读出:一枝一叶总关情的深刻!板桥是这样一个独特的才子,豪爽不羁却又心系百姓,后无来者,他也是历史一面独特的旗帜了。
有人评价其作品:“不可无一,不可有二。”是呀,倘若人人都钟情于柳之工整,风格趋同,那就势必少了创新,少了独特的光芒。板桥是独特的,再不可能有第二个他。而他的不拘泥于临摹古书独树一帜的做法,是否也能给我们启示——倘若有心,那就莫共群花争发,而是找准自己的方位,绽放一份独特的美丽。
2009年高考满分作文点评:上海卷(2)一文由作文大全免费提供,本站为公益性网站,此作文为网上收集或网友提供,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立即删除!
作文大全友情提示:请不要直接抄作文用来交作业。你可以学习、借鉴、期待你写出更好的作文。
和2009年高考满分作文点评:上海卷(2)相关的作文:
- 上海卷高考满分作文--忙,不亦乐乎2015-06-29
- 上海卷高考满分作文--忙兮忙兮奈若何2015-06-29
- 2013年北京高考满分作文点评:古文理2015-03-22
- 上海卷2008年高考作文选:他们(附试题2013-10-17
- 2009年高考满分作文点评:全国卷一2013-01-25
- 2009年高考满分作文点评:全国卷二2013-01-25
- 2009年高考满分作文点评:浙江卷2013-01-12
- 2009年高考满分作文点评:湖南卷2013-01-12
- 2009年高考满分作文点评:辽宁卷2012-12-04
- 2009年高考满分作文点评:重庆卷2012-12-04
- 2009年高考满分作文点评:四川卷2012-11-06
- 2009年高考满分作文点评:宁夏海南卷2012-11-06
- 2009年高考满分作文点评:山东卷2012-11-06
- 2009年高考满分作文点评:安徽卷2012-10-29
- 2009年高考满分作文点评:江西卷2012-10-29
- 2009年高考满分作文点评:北京卷2012-10-29
- 2009年高考满分作文点评:病文诊断2012-10-29
- 2010年高考满分作文及点评(上海卷)2011-11-26
- 上一篇:2009年高考满分作文点评:辽宁卷
- 下一篇:2010年高考作文:一席关注现实的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