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届高考作文辅导讲座(4)
二、易安的黄花
南楼令
素月寄孤舟,只影随水流,家园破,一盏残酒。酒淡怎敌晚风疾,梧桐雨,点点愁。 晚来独登楼,恨字锁眉头,黄花瘦,雁声断秋,一溪落花漫汀洲,流离苦,几时休?
这首词是我填给历尽漂泊的李清照。
满腹感伤的奇女子,国破之凄,丧夫之痛,改适之苦。
十六岁嫁给赵家的那一刻,所有人都希望她是一个生活富裕,幸福美满,相夫教子的好妻子。但是,世事的变幻,战乱的离苦,易安虽寻寻觅觅自己的幸福,却总被黑暗的气息压得凄凄惨惨,在乱世中争渡、争渡,到头来也曾失归路,双溪上的扁舟载起了青春年少,却载不动满腔愁苦。
于是,易安挥洒愁闷,舍掉了手中易逝的黄花,看透了沧桑变幻的她,在雁字归时,勤修《金石录》,在梧桐冷雨之夜,考撰《漱玉词》,重新认识自我,易安在黑暗中点亮了一盏孤灯,蹒跚的走过。
认识自我就是易安的黄花,随风而逝,哀而不伤,愁苦之中蕴含着辛勤和美丽,它的颜色虽与世人心中的颜色不同,却总能显出奇异的光彩。
点评:作者从我国万万千千的古代文人中,选取了两个同为“诗人”的“重量级”人物——苏东坡和李清照,概写他们的人生足迹,剖析他们的人生态度。作者赞扬了他们:都找准了人生的坐标,保持了鲜明的个性,从而,在历史上大放异彩。以之突出了这篇考场作文的主题。选苏东坡和李清照为题材的文章看得多了,但本文用材的角度选得很巧,仍给人耳目一新之感。特别是写每个人物都以一首词开头,更成为本文的一大亮点。两首词既是两位诗人的“速写”画,而又有“入木三分”之效,且最大限度地模仿了两位诗人的写作风格。做到这一步,实属不易。当然,严格地讲,两首词多有不合平仄之处,但作为一名当代小青年,已不必苛求他了。本文凝炼而概括性极强的标题也值得称道:“诗人”是文中两位主人公身份最为重要的“公因式”,“明月”是苏东坡最负盛名的《水调歌头•中秋兼怀子由》一词的“主题词”,“黄花”则是李清照最负盛名的《醉花阴》一词的“主题词”。两个主题词用在这里,俨然是两位诗人形象的活化与浓缩,点睛之笔,不可谓不传神!
一句多余的话:两首词如果同作于考场上,那当然是我们所希望的;但事先写好亦无妨,书读多了,随时有感而发,“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丰富积累任调遗,也是我们所希望的。
2004高考江苏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水有水的性格——灵动,山有山的性情——沉稳。
水的灵动给人以聪慧,山的沉稳给人以敦厚。
然而,灵动的海水却常年保持着一色的蔚蓝,沉稳的大山却在四季中变化出不同的色彩。请以“水的灵动,山的沉稳”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注意]①话题包括两个方面,可以只写一个方面,也可以兼写两个方面。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题目自拟。⑤不得抄袭。
西安与南京:山与水的对话
江苏一考生
西安与南京,长安与金陵,十二朝古都与六朝古都,一西一东,驻立在淮水两岸,长江默默,秦岭无言,无声地讲述逝者如斯的历史。
西安,脚踏渭水,背靠秦岭。连绵不断的山峰给了五千多年的中国厚实的依靠。黄帝、汉武帝、武则天……一个个震烁古今的人物,不约而同地挤在秦岭脚下,更有那千古一帝始皇。黄色的土壤,玄色的山峰,那是一种来自土地最原始的坚实,一种亘古不变的沉静。
南京,长江南岸的明珠,是苏浙那纵横交错的河流湖泊给了明珠最灵动的光泽。抬眼望,“秦淮水榭花开早”,回头瞧,“红杏褪尽,绿水人家绕”。那里的“六朝旧事如流水”,那里的“夜船吹笛雨潇潇”。南京用那上天赋予的水,勾勒出如梦如幻、如诗如画的“好江南”。
2005届高考作文辅导讲座(4)一文由作文大全免费提供,本站为公益性网站,此作文为网上收集或网友提供,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立即删除!
作文大全友情提示:请不要直接抄作文用来交作业。你可以学习、借鉴、期待你写出更好的作文。
和2005届高考作文辅导讲座(4)相关的作文:
- 高考作文命题考虑的最大因素 猜题和2015-03-06
- 从高考答卷透视中学作文教学误区2015-01-22
- 考生高考作文热衷编故事 内容"假、2015-01-14
- 湖北语文评卷老师揭秘2009年高考作文2015-01-14
- 阅卷老师剖析:高考作文为何不能写诗2015-01-14
- 四川考生用甲骨文写高考作文得6分(图2015-01-14
- 福建09高考作文阅卷组长 感叹现在考2015-01-14
- 无人写诗出"险招" 粤高考优秀作文2015-01-14
- 高考高考作文不靠模仿靠积累 写作也2015-01-03
- 高考作文无题可出?专家揭秘高考命题2015-01-03
- 名师指导:新东方式高考语文作文科目2014-12-29
- 名师指导:用"一盒套装法"写高考作2014-12-29
- 作文指导:一唱三叹 用回环叠唱法写高2014-12-29
- 作文指导:一唱三叹反复渲染 用回环叠2014-12-29
- 盘点:60年高考作文题折射国家风云变2014-12-23
- 高考作文指导:来自高考阅卷老师的现2014-12-23
- 高考作文指导:写你独有的生活2014-12-23
- 高考作文名师指导:阅读是写好作文的2014-12-23
- 作文指导:素材准备从阅读开始 高考写2014-12-23
- 2010高考作文指导:议论文的新技巧(附2014-12-23
- 作文指导:七大技巧助你高考作文得高2014-12-19
- 名师解析高考作文:没有绝对的满分与2014-12-16
- 名师建议:高考作文多累积素材 收集国2014-12-16
- 演讲和高考作文:同一源头的两条水流2014-12-09
- 上一篇:作文流行金句长久不衰 超过半数仍受宠
- 下一篇:修改出佳文——《春天》评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