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升小频道

中3—从学区房购置到“上岸”回顾

  • 日期:2013-07-10 08:37
  • 来源: 一百分
  • 浏览:
  • 字体:[ ]

  本文来源:E度社区 作者:10一年级  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并在文首保留此行。

  原文地址:https://bbs.eduu.com/thread-383715-1-1.html

  本文作者已加入“E度家长记者团”,可享受个性化服务。点我查看详情

 

 

  具体时间虽然不记得了,但是似乎很早就知道了有“学区房”这个概念。2006国庆后吧,LP对此问题更加关注,在其催促下,我们开始关注学区房。由于住在海淀,自然首先关注的是海淀的学区房了。上网搜索信息,很快目标就比较明确的了,海淀的牛小,中关村1、2、3以及RDF、北大附等。北大附似乎没有学区房的概念,各个分校似乎除了中3万柳之外的均和本部有较大差距,目标缩小到中1、中2、中3(本部和万柳)及RDF。由于比较认同“家近是个宝”的道理,我们是要买真正能住的房子,而不是只把户口迁过去的房子,这样就希望是个三居室,因为三居室比较方便,小一些也无所谓。RDF的学区房是世纪城(当时还不知道RDF的一些关于年限的要求),户型较大,万柳基本也是如此,如果买三居室已经超出了我们的购买能力,这样,目标基本就锁定在中1、中2、中3本部的那些中科院的老小区了。这些小区房子较老,3居室也不大,我们的购买力可以达到,又能满足居住要求。

  于是,看房之路开始了。出于对大中介的认可,我们主要是找链家和我爱我家。记得看的第一个房子在中2边上,当时好像比较担心会被北大拆迁了,后来又陆续看了黄庄、东大院、中关村东路等几处。那个时候似乎房源远没有现在多,能看的基本上都看了。看的过程中逐渐增加了对附近环境的了解,也了解到某些房子虽然就在学区房附近、甚至中间,但却不是学区房。开始的时候,也并不着急,看了房子总能挑出各种毛病,也总希望能降些价。

  不过,一次错过的看房经历改变了我们的观点。好像是一个周二的下午,中介说有东南小区的房子可以看,我说等周末看吧,平时上班也没时间去啊。等周末到了的时候,我打电话给中介,被告知那房子好像周三有人看了就定下了。这件事情颠覆了我们要再多等等多看看的想法。又过了一些时间,甚至再没有新的目标出现了。好在有处我们原来看过的黄庄的房子还没卖出去,中间好像有人想买又毁约了,而且这房子也有些我们开始不满意的地方。不过,这个时候那些不满意的地方似乎也不那么重要的(另外,经过了解,那些不满意的地方也不是什么大问题),再次看房、与业主面谈,终于在07年春节前签约交了定金。

  07年春节后,卖股票、赎回基金等各种方式筹集资金,凑齐房款,先付给中介。卖方迁户口,我们共同去派出所核实。然后缴税、办过户,算是还顺利,链家的小伙子不错,对流程比较熟悉。当时对海淀房管局当天即可拿到变更后的房本印象比较深刻。

    忘了说重要的价格问题了,当时的报价一般在1.3万到1.5万左右吧,成交价和报价差别很小,主要是因为卖房的人不太多吧。我们付款的时候好像上证指数在2600点左右吧。其后不久,股市就开始了上涨,经过几次中间停顿之后,好像在07年10月吧,股市达到了6000多的高点。那时候房子好像没怎么大涨,想想卖掉的股票和赎回的基金换来的房子,真是有些遗憾啊,如果坚持到6000点,都翻番了。不过,这仅仅是“如果”而已,即使没买房子,能不能一直拿到6000点也很难说。后来,就更不用说了,股市一路下行,最低到了1664,今天还在2400多徘徊,而中关村的房子报价却到了“4时代”,即使是房地产股都腰斩的现在,中关村也变化不太大。虽然,这一切目前只具有纸面上的意义(因为要住在这里不可能变现),只是资产负债表的资产项增加了一些未来还可能减值的数字而已,我还是要感谢我孩子,是他的上学问题,让我有了一次到目前为止还算成功的纸面投资;也要感谢LP,指明了正确的方向,既解决了上学问题又被动的实现了投资目的。

相关文章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意见建议 RSS订阅 TAG标签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9 - 2019 学霸哥湘ICP备13002298号 链接/广告QQ:287668250

本站部分内容摘自网络,若您的文章不愿被本站摘录,请及时通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