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升小频道

话题聚焦:儿童读写障碍,我那聪明的“笨”女儿

  • 日期:2012-10-23 09:51
  • 来源: 自学习
  • 浏览:
  • 字体:[ ]

  读写障碍是一种最常见的学习障碍。有读写障碍的孩子,不能正确处理口头或书面的语言文字信息。他们在拼字、书写、阅读、聆听或者是做算术时,会觉得非常困难。与自闭、多动等其他障碍相比,读写障碍儿童的基数更大、表现却更不明显,特别值得关注。

  读写障碍家长们面对着艰难的困境:“我们会继续陪着我们的孩子,直到他们能以自己的形式展现自我。然而,我们能坚持多久,孩子又能坚持多久?”

  聪明的“笨”女儿

  一位母亲和她的女儿,两位读写障碍者,共同寻找着通往世界的另一种可能

  “书架上有31本书,借走了9本,还剩几本书?”这道数学题,在作业本上静静等待着一年级女孩余欣欣(化名)的解答。

  “13-9=4”,欣欣写。

  看到女儿又把31看成13,一旁的妈妈余静佳提醒着:“欣欣,要多看几遍题目啊。”

  欣欣有点委屈:“妈妈,我都看了三遍了!”

  余静佳心里一动。上小学后,欣欣常常犯类似的低级错误。比如,“81是大于、等于还是小于18?”欣欣会填“等于”。拼音课上,她也分不清“p”和“q”……

  烦恼一年后,余静佳找到所有问题的答案:她的女儿欣欣,是一名读写障碍儿童。

  读写障碍是一种最常见的学习障碍。有读写障碍的孩子,不能正确处理口头或书面的语言文字信息。他们在拼字、书写、阅读、聆听或者是做算术时,会觉得非常困难。

  从台湾来到北京的女建筑师余静佳,曾在美国留学时听说过读写障碍这回事。现在她又开始查阅资料,她发现,不同国家孩子遭遇读写障碍的比例,多的高达15%,少的也有5%左右——这是一个庞大的存在。然而,当她把这些信息告诉欣欣的北京老师、自己的朋友们时,却几乎没有人听说过这个词语。

  家里有个“爱迪生”

  当欣欣被确定为“读写障碍儿童”的测评报告一拿到手,余静佳松了一口气,像是卸下了千斤重的担子一般。

  她终于找到症结所在。之前一年,她和女儿深陷迷宫,焦灼彷徨而不知道方向。

  刚上北京师范大学奥林匹克花园小学一年级,欣欣就被任命为班长,一度成为学校里的明星新生。她眼神机灵、处事大方,被蓝琼副校长评价为“一看就是成绩好的聪明苗子”。

  第一次期中考试,欣欣考得不错。不料接下来,她的成绩明显下滑,特别是数学常常不及格。班主任非常困惑,孩子上课回答问题都对,作业也对,偏偏一到考试就失误。老师委婉地提醒余静佳,班长应该加油了。

  不料,妈妈比班主任更加困惑。余静佳还有个大女儿,比欣欣大一岁。两姐妹的机灵程度不相不下,她对两个孩子的教育方式也一模一样,结果却完全不同。

  回家写作业,姐姐只要一个小时,妹妹却要三四个小时。姐姐已经在看课外书了,妹妹还在为了一个“国”字纠结。

  抄写这个字,先一横,再一折,三横……欣欣至少要回看三四下。后面一个逗号,还要再看一眼。欣欣会将左右偏旁的字写反,将两个数字看反。妈妈提醒她:“哎哎,你怎么会刻印章呢?”

  然而,事实却不像开玩笑那么轻松。余静佳的辅导费时费力,欣欣的成绩毫无起色。余静佳将困惑求助于周围的朋友、老师,没有答案。万般无奈下,她还向一位中医兼算命先生的“大人物”寻求偏方。

  直到有一天,一个英文单词Dyslexia突然蹦进她的脑海。它的意思是读写障碍。她开始搜集资料,发现欣欣的表现——混淆上下左右、朗读时跳字或跳行——这些与读写障碍症状一一对应。

  “不知道原因,我很困扰;当我知道的时候,我太高兴了!”余静佳终于明白下一步应该做什么了。

  她继续研究。每个汉字都是集声音、外形和意义于一体,而读写障碍儿童正是在掌握这三者之间的联系时出现延迟或信号丢失。他们大脑中处理语言文字信息的部分与一般孩子不同,并非智力缺陷,而是脑部成长过程的异常特征。遗传、早期培养等诸多因素都可能导致读写障碍。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意见建议 RSS订阅 TAG标签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9 - 2019 学霸哥湘ICP备13002298号 链接/广告QQ:287668250

本站部分内容摘自网络,若您的文章不愿被本站摘录,请及时通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