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

首页 > 学生 > 男生女生 > 正文

今日观察:90后的内心世界(2)

  • 日期:2013-05-10 14:55
  • 来源: 学习乐园
  • 浏览:
  • 字体:[ ]

  调查遍布全国18个省市。“调查对象以北京、天津、上海等主要城市的中学生为主,目的是了解当前青少年存在的心理问题。采取方式为问卷调查。问卷大概设立了60到80个题目,‘自杀’属于其中一项。”该所负责研究青少年心理问题的星一博士说。

  根据其中13个省约1.5万名中学生(平均年龄16.3岁,女生数量略多于男生)的调查情况,初步分析显示:在2006年,有20.4%的学生(男生为17.0%、女生为23.7%)曾经考虑过自杀;6.5%的学生(男生5.7%、女生7.4%)为自杀做过计划。

  “我估计问卷中关于自杀倾向提问分为了轻度、中度、重度。轻度是偶尔有过自杀念头;中度是会有自杀倾向,比如经常找不到活着的理由与意义,感到生不如死,但要其真的面临血腥暴力场面,他可能比别人更爱惜生命;第三种就是专业性自杀倾向,其中又分为真性自杀与假性自杀。真性自杀即确实对生活产生绝望,将自杀付诸实践,假性自杀是其内心深处并不是真的想死,只想通过此手段来威胁周边的人,以达到自己的目的。”

  尽管尚未读取《中学生自杀现象调查分析报告》,北大博思心理咨询中心主任马泽中依据经验分析道。

  这家心理咨询中心邻近北大南门著名的风入松书店,因在楼层地下办公,门面毫不起眼,成立时间也不长,“2004年成立的。服务群体是中学生。在每年中考或高考前夕,接待的学生数量更多,平均每天二十多例。大多来自外地省市,厌学症、考试综合症、考前焦虑等问题突出……”

  曾有专家就《中学生自杀现象调查分析报告》内容指出:学习压力过大、早恋导致了中学生考虑以自杀来终结生命。

  马泽中分析道:“这两点是引起学生焦虑的最普遍因素。焦虑到达一定程度会转为抑郁症,从而导致学生反应迟钝、意识模糊、脾气暴躁,激化与周围的矛盾,造成自杀倾向。但自杀的更深原因决不止这两点,其中还包括了亲子矛盾,学校与学生之间的矛盾等综合因素。”

  正如星一在2002年的博士论文分析:中学生自杀行为,是学生自身、家庭、学校三方作用的结果。

  早恋的小雪

  在心理咨询行业,咨询师们严守行规:绝不对外暴露咨询对象的真实资料。故而,这次采访,博思心理咨询中心的态度相当谨慎,必须将来访记者身份一一登记备案,采访方可进行。

  经不住记者对自杀案例的一再询问,马泽中聊及了他印象最为深刻的一起案例,但条件是主人公必须以化名出现:

  15岁的小雪来我们中心咨询时,本来面临中考,可她已在家休学半年了。平常来中心咨询的学生,家庭条件一般尚好,父母在当地有较高地位。小雪也不例外,母亲是河北某市的中学校长,父亲属于机关处级干部。

  家中唯此一女,对她的疼爱与期望自不用说。就在这女孩上初三那年,她在外认识了一个社会青年。那个男孩才17岁,早已辍学在家,混迹于社会。

  由于素来管教甚严,加上青春期特有的叛逆,在小雪的眼里,这男孩无疑具有了特别的魅力。于是乎,一段早恋自然地产生了。

  到我们这儿做咨询、因为早恋产生心理问题的,多为女生,而且几乎百分之百有过性经历,年龄在14岁到18岁之间。

  小雪的小男友是一个性经验成熟的男生,在他的引导下,小雪与他发生了性关系,继而开房、夜不归宿,甚至发展到两人在外租房同居。

  学习成绩下降,校方反映,等到小雪父母知道事情真相时,简直不敢相信,他们的女儿怎么可能做出这些事。一场亲子之间的激烈冲突不可避免。

  其间,小雪在家庭以及学业的压力下,曾经服用安眠药自杀过一次……被救活后,面临的是新一轮的责骂。

  她一气之下,偷走了家里的钱,与小男友跑到外地闲逛了三个月,直到弹尽粮绝,才打道回府。

  怀着对父母深深的恨,为了报复他们,她索性公然把男友带到家中同居,而且还在晚上与男友发生性关系时,故意大声发出叫声,以此刺激父母……

相关文章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意见建议 RSS订阅 TAG标签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9 - 2019 学霸哥湘ICP备13002298号 链接/广告QQ:287668250

本站部分内容摘自网络,若您的文章不愿被本站摘录,请及时通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