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心理 > 心理健康 > 正文

常去孩子的心里看一看

  • 日期:2012-01-09 10:33
  • 来源: 学友共享
  • 浏览:
  • 字体:[ ]

  引言

  孩子锁在抽屉的日记本到底写了什么,你偷偷看过吗?你和孩子主动谈过性吗?孩子会和你说他喜欢的女孩类型吗?孩子把“考试排名”告知你时的表情,你留意过吗?在个儿不断长高的同时,孩子的心灵天空也日益广阔,因而必然遭遇成长的烦恼——人际关系、情绪稳定性、异性交往以及性教育等问题。

  家庭、学校以及社会各界都要细心关注孩子心灵的成长,给这些花季少年一片自由飞翔的天空。

  花季的忧郁  

  别让压力压垮孩子

  “有人在敲我的窗户,爸爸妈妈快来呀!”午夜,小芳恐惧的叫喊声惊醒了父母。当他们赶到女儿的房间时,女儿把头紧紧地蒙在被子里,脸上全是因惊恐而流出的泪水。爸爸推开窗户看了一下,外面黑乎乎的什么也没有。父母将小芳带到医院心理咨询中心做检查,才知道女儿患了神经分裂症。原来,出生干部家庭的小芳,从小成绩优秀,性格比较内向、敏感。高中转学后,她不适应人际关系的变化,不喜欢和同学讲话,有了问题不敢问老师,学习越来越吃力,成绩也迅速下降。她觉得周围人都瞧不起她,很在意别人的一句话、一个眼神,神经也越来越脆弱。

  这是记者在中南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采访时听到的一个事例。专家告诉记者,现在的孩子从幼儿园至中学都会面临各种学习压力,除了课堂学习外,还得参加英语、奥数、作文、绘画等课外辅导班,上完这班赶那班。此外,家庭关系不和睦与家庭结构不合理,使不少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的孩子很容易出现情绪问题。

  “某个品学兼优的学生可能因为一次考试成绩未进入前几名,就会变得情绪低落;一名平时活泼开朗的女同学,可能只因被老师批评了几句,就会抑郁寡欢……”长沙市某重点中学的刘文正老师说,现在很多孩子心理承受能力亟待提高。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心身疾病科主任谌益华说,正是因为忽略了那些处于萌芽状态的心理问题,不了解学生发育过程中的真正需求而错过了教育孩子健康成长的机会,最终酿成了一些本可避免的悲剧。“现代研究成果表明,人的智商高低,只占其成功因素的两成,而八成取决于他的心理素质的高低。”他呼吁社会各界对成长于社会转型期的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给予更多关注。

  成长的烦恼

  青春期性教育谁来管

  “爸爸妈妈,我怎么生出来的?”当六七岁的孩子摇着脑袋问你时,你怎么回答?如果同孩子一起看电视时,遇上热吻镜头,你会换频道吗?你的孩子会借故离开吗?据有关调查显示,长沙市有近半初中生对当前的学校青春期性教育表示不满意,认为“当前学校性教育很不够”。某重点中学的校长坦承,语数外等10多门功课已经把课程表排得满满的,性教育课这种与升学、考试无关的课根本没办法挤进去。谌益华介绍道,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学校和家庭均不愿承担“性教育”的责任,这反而增加了孩子对性的好奇心,他们只有通过其他渠道来获取性知识。最近有一项调查表明,中小学生性知识最主要的来源是影视,占74.5%,而电视台播放的青春期性教育的节目少之又少,由于一些情节不健康的影视作品的出现,小学三年级的孩子就会写情书、知道“三围”已经不是新鲜事。

  谌益华告诉记者,中国社会调查所(SSIC)曾在北京、上海、广州、武汉、沈阳5地对家长和青少年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显示加强青少年性教育刻不容缓。被访者认为家庭是性教育的第一课堂,家庭对子女的教育具有不可推卸责任的占32.7%;认为家庭具有性教育优势环境的占26.4%;认为青少年对性教育的接受与心理健康相关的占39.5%。

  “许多人对‘性教育’的理解存在很大偏差,他们把目光盯在‘性’而非‘教育’上。”谌益华说,其实,性健康教育内涵很广泛,不仅包括生理、生殖解剖知识,还包括性心理发育、性伦理道德、性法律知识、性病防治知识等。人格教育则是贯穿整个性教育始终的载体。当然,对性知识比较丰富的学生,学校和家庭要做的已经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而是加强价值观、道德观方面的引导。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意见建议 RSS订阅 TAG标签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9 - 2019 学霸哥湘ICP备13002298号 链接/广告QQ:287668250

本站部分内容摘自网络,若您的文章不愿被本站摘录,请及时通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