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心理 > 心理健康 > 正文

由爱生恨是一种病态自恋(2)

  • 日期:2011-11-26 10:10
  • 来源: 寻找学习
  • 浏览:
  • 字体:[ ]

  当然,并非所有自恋都是病态的,在生活中我们常可见到有类似自恋人格特征的人。在自恋阶段,有些习惯可持续到成年,很难改掉,在一些特定的情况下,它甚至可以发出耀眼的光芒。如在二战期间,丘吉尔手作“V”状,口衔雪茄,给人一付永不落败的感觉。在丘吉尔的童年,他就经常幻想自己不会死去,这种婴儿式的想象加上口衔雪茄的“固着”(类似于吸吮什么东西以安慰、鼓励自己)对当时纳粹在欧洲大获成功时盟军的士气起了极大的鼓舞作用,人们相信,跟这样一个不死的人是会胜利的!而在心理学家看来,丘吉尔无疑有着自恋的问题。

  由爱生恨,是一种病态自恋

  在衡量自恋时人们往往与利他主义对比来谈,正常情况下,每个人或多或少有自恋,其程度为俗语中所讲的“利己不损人”。而美国《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中将病理性的自恋作了如下的定义:需要赞美的、表现在幻想上和行为上的弥漫性“无所不能”,缺乏共情,常始于幼年,并一直持续到目前。且符合下几条或更多的标准:夸大成就和天赋,在没有相应的成就下,期待被看作最优秀的;被无限制的成功、权力、才气、美丽或理想爱情的幻想所迷惑;相信自己是特别的和惟一的,并相信自己仅能被其他同样特别的或高地位的人理解,或应该被联想到与上述的人为一类;要求过度的赞美;有特权感,比如,无由的期待特殊的好的对待或他人对他或她的期待自动的顺从;摄取他人的利益,以达到自己的目的;缺乏共情的能力:无欲望去认识或认同其他人的情感和需要;常常嫉妒他人或相信其他人嫉妒自己;表现出一种高傲自大的形为或态度。

  由于缺乏共情,自恋者丝毫不会考虑他人的想法,而将自己的意愿以“一厢情愿”的方式折射到他人身上,由于相信自己才是惟一的,因而,自己的愿望也是应该马上完全能够得以满足,因此,在现实表现出与自己想法存在着差距的情况时,病理性自恋者往往会做出出格的行为,当然,他本人会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

  自恋有时让人沉醉,但一定要自己对自己说:我是一个自恋者,但这又何妨!但是,做出损人甚至扼杀生命的事情,那就是病态的自恋了,需要及时治疗!

   专家简介

  施琪嘉

  博士、教授、德中心理研究院常务委员, 卫生部心身医学及心理治疗师培训基地中南地区负责人,武汉心理治疗师协会会长

    名词解释

  “自恋”(相当于汉语中“顾影自怜”的典故)来自一个美丽的古希腊神话:美少年那西斯丰姿极美,山林之女神爱轲(Echo,“回声”的意思)十分钟情于他,那西斯拒而不受,终使爱轲憔悴而死,死后形骸化去,只剩得一些山鸣谷应时的回声,好比空谷传声,所得以应答的依然是自己的音声。于是报复之神涅墨西斯(Nemesis)震怒,罚那西斯与泉水中自身的映影恋爱,那西斯对影唏嘘,最后也不免憔悴而死,死后化为水仙花(即现在水仙花的英文学名)。心理学家借用这个词,用以描绘一个人爱上自己的现象。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意见建议 RSS订阅 TAG标签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9 - 2019 学霸哥湘ICP备13002298号 链接/广告QQ:287668250

本站部分内容摘自网络,若您的文章不愿被本站摘录,请及时通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