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心理 > 心理辅导 > 正文

典型心理问题对应对策(2)

  • 日期:2011-09-06 09:14
  • 来源: 好学网
  • 浏览:
  • 字体:[ ]

  三、应对中学生典型心理问题的方法对策

  针对中学生典型的心理问题,我认为应该采取以下对策。一是应深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普及心理常识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任务,也是促进学生形成健康心理、提高综合素质的基本途径。心理咨询工作是解决个体心理问题的一种重要手段。因此应提高对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的认识,应该把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提升到更高的标准。首先,要把心理健康教育及学生心理咨询工作纳入教学活动的总体规划之中,统筹安排,规范实施,避免出现可有可无、处处“让路”的现象。其次,应进一步改善心理咨询设备和手段。当前心理咨询工作已经发展到较为完善的阶段,各种心理检测仪器和检测手段已经得到全面的应用。因此,如想提高心理咨询工作的水平,必须设立相应的场所设施,购置相应的检测仪器和设备,为心理咨询工作的开展提供物质基础。二是在教学与管理中应进一步加强对学生心理状态的监控。由于学生的数量多、学习竞争的压力大,在年龄上又都处在心理问题的多发期,因此,如不注重对学生心理状态进行全面的掌控,部分学生的心理问题就可能会被忽视,也得不到很好的解决,对学生的成长和学习产生不良的影响,个别学生的心理问题发展到一定程度有可能导致恶性事件的发生。所以,学校、家长应加强对学生心理状况的监控,通过建立中学生心理健康档案,明确教学及管理人员对学生心理的了解监控职责,及时与学生进行沟通了解等方式,及时掌握学生的心理问题,以便于及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三是应把心理素质的培养贯穿到学生学习及生活的各个方面,为中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创造良好的条件。当前,由于高考的“中心”地位在客观上是不可动摇的,学生也不可能进行更多课时的心理健康教育课和组织专门性的心理素质培养活动,因此,在师生和家长的思想意识上必须树立起加强心理素质培养的观念,形成心理素质培养的良好环境。首先,要培养自立意识,学校家长不要对学生的生活学习不要处处代劳,而是要利用各种机会锻炼学生自立、独立,使之逐渐具备应对各种压力的能力;其次,要坚决改变各种溺爱的方式。防止因为溺爱而使学生产生不良的心理;第三是要通过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使中学生能够广泛参与到社会生活之中,通过提高综合素质来创造良好心理环境,形成良好的性格,进而有效的抵御各种压力对中学生的影响。四是进一步扩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范围。学生的心理健康与家庭环境、家长对学生的态度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上应进一步向学生的家庭环境延伸。通过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联系,使家长认识到形成健康的心理对中学生成长进步的重要意识,了解掌握中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理的基本要求,使家长能够成为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医生”和“老师”,减轻家庭因素对中学生产生的压力,改善中学生形成健康心理的外部环境。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意见建议 RSS订阅 TAG标签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9 - 2019 学霸哥湘ICP备13002298号 链接/广告QQ:287668250

本站部分内容摘自网络,若您的文章不愿被本站摘录,请及时通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