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与教育
- 日期:2011-08-11 09:11
- 来源: 未知
- 浏览: 次
- 字体:[大 中 小]
如果说心理学是教育的理论依据之一,那么教育也是促进心理学发展的一种主要的动力来源。心理学与教育的关系非常密切。 要提高教育工作的自觉性,必须了解心理学 教育是教育者创设特定的教育情境和通过师生交往,有计划、有步骤地把人类积累的有用知识、社会规范转交给受教育者,并引导他沿着社会所规定的教育目标成长的过程。教育者工作的对象是人,是年轻一代的学生。人有心理活动。处于发展中的学生不仅有自己心理活动的规律,而且也存在着个性差异和年龄阶段的心理特点。教育者对学生施加影响,包括他所提出的要求、讲授的内容、采取的方式方法等,如果符合学生的需要、心理活动的规律和发展的水平及特点,它就有可能为学生所接受并成为他们自己的东西,从而促进发展,否则就会事倍功半,甚至事与愿违。教育者若能了解一些心理学的知识,就可以参照它们分析学生的实际,去制定比较合理的教学或教育的方案,预见后果,总结成败的经验教训,剖析存在于学生身上的各种问题的客观原因与心理原因,采取对策。这样就会把教育工作做得更自觉而有效。
结合教育实际开展研究,有助于心理学的发展 推动心理学发展的实践原因是多方面的,教育是个重要因素。在教育过程中存在着大量涉及心理活动的问题。它要求心理学予以研究并作出解答,而心理学也正是积极参与这方面的研究,不断发现学习与个性成长中的新事实、新规律而得到充实与前进的。1885 年,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H.Ebbinghaus)首次采用实验法研究记忆,发现了遗忘曲线与分布复习的规律。这件事之所以在当时具有很大的意义并受到普遍的重视,不仅因为它给科学的心理学开辟了一个新的实验研究的广阔园地,而且也在于它直接影响到学习效率的提高。由于记忆与学习密切关联,所以它始终是心理学研究中最活跃的领域。特别是后来的许多心理学家,总是以学生为被试或结合学校中的教学来研究记忆,因而取得的成果显得更加丰硕而有用。
又比如,怎样去研究儿童的智力水平与促进它的发展是教育上极为关切的问题。本世纪初(1905~1908)出现的第一个“智力量表”,是心理学家比内(A. Binet)接受法国教育部门的委托用来鉴别哪些儿童应入低能班而创制出来的。这个量表以及后来不断得到改进的许多智力测验,尽管不是尽善尽美的,但已发展为考察与探索儿童智力问题的一种可以提供参考数据的量具与研究手段。心理学适应教育要求而得到发展的重要标志,是《教育心理学》在本世纪初成为心理学的独立分支及其研究的蓬勃开展。本世纪70年代,人们在应用社会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去研究教育问题的过程中还形成了一门新兴学科——教育社会心理学。所有这些事实表明,深入探索教育中的心理规律已成了当代教育进一步提高质量的客观需要,同时它也促进了心理学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