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具备良好的应试心理状态
- 日期:2011-06-30 11:03
- 来源: 未知
- 浏览: 次
- 字体:[大 中 小]
常常听到这样的情况,有的学生平时成绩很好,就是不会对付考试,越是关键的考试越会考砸。也有的人,平时成绩虽不是最好,但人人都说他会考试,越是重大的考试,他考得越“神”,好像身上有什么考试的灵气。决定考试成绩的因素很多,除智力水平和平时知识技能的基础之处,很重要的是取决于考试时的心理状态。1988年汉城奥运会上,称雄排坛数年的中国女排,在与前苏联队一场比赛中,不仅以0:3败北,而且第一局竟创纪录地吃了零分,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不在于技术基础,而在于心理的崩溃。考试怯场同样也是一种心理崩溃的反映,只是每个人由于性格、气质、环境条件不同,反映的程度不同而已。现在就谈谈应试心理的几个问题。1.考前睡不好觉怎么办?考前睡好觉很重要,临近重要的考试,到了考试前夜,不能再开夜车,否则睡在床上,各种公式、原理、数字在头脑中翻上翻下,影响睡眠。一般在睡前不要喝咖啡,饮浓茶。睡前外出散散步,在室内放慢行动节奏,用热水慢慢地洗脚。如果一时无法入睡,可“先睡心,后睡眼”,即躺顺床上先不要闭眼,从头脑开始层层放松,待情绪放松之后,才自然地闭上眼。千万不要呈现紧闭双眼,面部肌肉紧张的睡态。也有的人在考试的前夜紧张得不能合眼,这时万万不要着急。心理学家认为,一夜不睡,并不影响人的智力和记忆水平。有些考生夜不成寐而使考试失败,并不是因为没睡觉,而是因为未睡觉这件事的本身对你的心理暗示造成的,正是心中惦记的“睡不好必然考不好”这句话起了作用。
一夜未睡也无妨,用冷水冲冲头,洗洗脸,不必把这件事告诉任何人,显得信心十足的样子,笑眯眯地走出家门。2.怎样走进考场若你是个性急的人,最好举止、步履都放慢一点。与同学开一两句玩笑,或者深呼吸几次,伸伸手腿,做做放松动作,这与运动员上场的要求一样。若你走出家门自觉还有点紧张,也可以服一片“安定”药片。但更重要的是进场前鼓励自己一句:“好样的,一定能行。”入座后,尽快进入“角色”,不再考虑成败、得失,也不要反复掂量题目的难易,预测考试的吉凶。只需按先易后难的顺序认真应试。如果面对试题,突然出现无法接通记忆的现象,也无需慌作一团,可把考卷合上,微闭双眼,尽量使自己平静下来,也可用手揉揉面颊,深呼吸 2—3 分钟,慢慢地吐气,让全身肌肉松弛下来,然后再重新去看试题。这样随着情绪的稳定,记忆也就清晰了。怎样防止和克服考前头脑“发木”每当考试特别是高考来临前,总是有些学生说自己头脑发“木”,什么也记不住。
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心理状态?怎样防止和克服这种现象呢?就心理学来说,下列的因素都能在一定条件下造成头脑发“木”:1.情绪过分紧张,引起急躁、烦恼。这种内心的长期不安,会导致大脑皮层机能失调,使接受能力和记忆能力都大为降低,于是出现了“刀枪不入”的发“木”状态。2.有些考生对高考缺乏信心,个别人甚至“绝望”。这种心理状态使大脑对信息的接受、加工、贮存和提取能力大大降低。心理学家对记忆研究表明,对自己记忆缺乏信心,正是记忆力下降的重要的原因。绝望的情绪甚至可以使人的体力和智力大为降低,以至发呆发愣。3.不会科学用脑。有些学生为了高考,拼命复习功课,睡眠不足,缺乏体育锻炼和文娱活动,大脑缺氧造成头脑晕沉,因而学习效率很低。4.单打一的复习方法。有的学生长期啃一门功课,使大脑皮层某一部位长期兴奋,引起保护性抑制,造成头脑不清。5.暗示因素。在集体学习场合下,某一个或几个人声张自己头脑发本,会暗示其他人,出现连锁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