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频道

学特长学校重视过度,家长也需征求孩子意见

  • 日期:2014-04-24 09:53
  • 来源: 乐学堂
  • 浏览:
  • 字体:[ ]

  刚一开学,许多小学一年级的“小豆包”和他们的家长们就收到了学校针对一年级新生的学前调查,其中有关“孩子有什么特长,获得过什么荣誉证书”的内容是必填的。小学一年级学生小米的班上大概有一半以上的孩子都在这项调查中填了“特长”,甚至不止一种,还有不少孩子已经获得过讲故事、绘画、书法、国际象棋、舞蹈、声乐等各种比赛的证书。而为了让孩子有个快乐童年,小米的妈妈一直没让孩子参加什么“特长班”,因此这项只能空着,这让小米妈非常自责。虽然只是一份简单的学前调查,却足以看出学校对于学生“特长”的重视。正因如此,才会有那么多的家长对此趋之若鹜。

  家长花巨资打造“特长”孩子

  12岁的程宇(化名)从上幼儿园的时候就颇有“远志”的味道。他每周七天,天天有课。周一周五佳音英语2小时、周二钢琴、周三国际象棋、周四识字、周六心口算和国际象棋、周日乒乓球和绘画。上学前他就获得了国际象棋一级棋士称号,并获得了市里某国际象棋对抗赛优秀奖。小学毕业时,他除了成绩优异外,还有一摞子荣誉证书。在这个让人羡慕的结果背后,只有程宇一家知道他们为此付出的辛劳和汗水。为了能让程宇在同龄孩子里出类拔萃,从4岁开始,程宇就天天有课。上了小学更是放弃了所有的节假日和寒暑假,除了上奥数、英语、作文这些“必选”科目外,还要学习画画、钢琴以培养自己学习之外的特长。寒暑假要参加各种考级,而程宇上各种班的花销也是家里的最大支出,棋课每节课25元、数学每次30元、英语每次38元、钢琴每次100元……每年用于特长培养的花费过万元。我们身边像程宇这样的孩子并不在少数。据调查我中小学有一半以上的孩子都学习特长。小升初名校“特长班”的诱惑依然鼓动着家长们。于是,孩子们学上了钢琴、小提琴、古筝、长笛、黑管等各种乐器,家长们不惜重金给孩子买乐器、请老师、参加各种培训。

  艺术教育功利化趋势越来越严重

  5岁的小强的爸爸向记者反映,小强在一家少儿中心学国际象棋,刚学了四五次课,老师便通知家长周末必须让孩子参加与国际象棋大师的车轮赛。家长质疑刚说没上几次课的孩子就能和大师下棋?并且许多孩子周末还有别的课。而老师却说家长交5元钱,周末来下一会儿棋就可以发孩子一本荣誉证书,上小学有用。家长一听都不得不让孩子参加比赛。周末还没比赛前,老师就荣誉证书发给了每个孩子。小强的爸爸说:“这纯属花钱买证。”没过几天,老师又对家长说假期有全国性的国际象棋大赛,孩子们可以报名参加,交了费后也可以获证书。

  6岁的博浩(化名)已经获得了各种杯的“儿童故事比赛”的获奖证书不下5个。这个暑假他又在家长的陪同下先后到郑州、大连、北京等地参加故事大赛,并均取得了证书。博浩的妈妈告诉记者:“我儿子现在除了学口才,还在学唱歌和钢琴。我还打算让他学画画。小时候多培养他几门才艺,多得几个证书,以后上学用得着。”

  真正具有艺术修养的孩子却很少

  如今是,没有证书的,家长带着孩子奔波于各种考级和竞赛中。每到假期,各艺术项目业余考级的门前都会排着长长的队伍。有证书的,网上已经出现“晒孩子特长”、“晒孩子的获奖证书”的家长。一位美术老师告诉记者:“目前艺术考级和大赛的含金量很低,甚至出现了许多怪象。比如,获得各类大奖的儿童越来越多,真正懂得美术和欣赏美术的孩子却很少;美术考级的队伍越来越庞大,学生所考的级别也越来越高,真正创作出表现儿童特有感受和天性的作品却越来越少。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艺术教育的功利化趋势越来越严重。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培训机构要盈利,任课教师借学生打名气,家长求升学加分,而这些要求都要落在各种证书上。于是就出现了一些老师代笔修改、偷梁换柱、甚至卖假证等让儿童获奖或是获得考级证书的手段。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意见建议 RSS订阅 TAG标签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9 - 2019 学霸哥湘ICP备13002298号 链接/广告QQ:287668250

本站部分内容摘自网络,若您的文章不愿被本站摘录,请及时通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