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儿子小辉一直是李女士的骄傲,他从小就很乖巧听话,尤其是在学习上非常自觉,每天放学回家就是看书写作业,从来不出去玩,学习成绩也很好。现在已经小学五年级了,为了小升初能冲南外,他还主动要求妈妈给他报了4个辅导班。同事们都羡慕她有个爱学习的好儿子。可是现在,李女士总感觉儿子有哪里不对。清明节的时候全家要去给过世的亲人上坟,可儿子不愿意去,理由是浪费时间,还不如在家多做一张试卷;上周外婆生病了,他非但不体谅妈妈照顾外婆的辛苦,反而冲妈妈发火,埋怨她因照顾外婆而耽误了给自己做饭;老师也反映,在学校里,小辉几乎没有好朋友。李女士担心孩子长此以往,会影响他心理的健康成长。
指导:宋梅(“陶老师热线”辅导老师)
别的家长都为自己的孩子不爱学习而发愁,而有些却在为自己爱学习的孩子而担忧。这种担忧其实是一件好事,说明家长意识到孩子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条条道路通罗马”,一个人某项专门知识上的缺陷不一定影响他的一生;但人格上的缺陷可能会贻害一辈子。我们经常可见一些学习成绩优秀的孩子因自私、冷漠、缺乏责任心等,成年以后根本无法适应正常的社会生活。所以健全人格的塑造比知识的学习更重要。而孩子健全人格的培养与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分不开的,家长的言行对孩子的人格发展起表率作用、和谐的家庭文化对孩子的心理具有熏陶作用。
其实,很多家长对孩子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你只要学习成绩好就行了,其他什么都不要你做。”而且有些时候,为了激励孩子好好学习,家长还会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孩子成绩考得好,全家人的脸上都“喜洋洋”,如果没考好,那一家人的脸上就“乌云密布”。
孩子个性的可塑性比较强,家长一定要引起注意。首先,作为家长要转变原来那种只注重学习成绩的观念,让孩子在家里感到轻松、愉快,这样才能使孩子保持健康积极的情绪。有着良好的心态,学习起来也会思路开拓,聚精会神。其次,家长要以自身的行为和正确的方式去影响和教育孩子,家长的行为是孩子模仿的模式。平常也可以和孩子商量,让他承担一两项家务,对他做得好的行为及时鼓励,培养其劳动的能力和责任心。第三,交给孩子与人交往的方式,但把选择朋友的权利还给孩子,让孩子根据自己的兴趣交朋友,享受友谊之乐。
推荐内容
教育新鲜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