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频道

亲子沟通的十个“必杀技”(2)

  • 日期:2013-01-30 11:30
  • 来源: 自学习
  • 浏览:
  • 字体:[ ]

  有一次,爷爷的一位老朋友来家里做客,两人多年不见,相聊甚欢。依依在熟悉了客人和现场气氛后,主动走过去问了声“爷爷好”,还给客人递上了水果,爷爷觉得格外有面子。等送走客人后,依依妈赶紧把自己的想法和公公沟通了一番,希望他以后不要强迫孩子,给孩子一个熟悉陌生环境的时间后再和人打招呼,效果会更好。爷爷欣然接受了这个提议。

  曲线救国

  和老人在养育中发生重大分歧时,万不可针锋相对,否则问题解决不了,大家的关系还会恶化。试试这招——曲线救国,即借别人的嘴说你想说的话。

  【兵法运用】

  ●请亲友帮忙 古语讲“三人成虎”,因此,当老人对某个科学教育理念或方法拒不接受时,不妨发动亲朋好友联合向他“灌输”。当然,这不是声讨,可以请亲友(最好是老人平时就比较认可的人)在和老人闲聊的时候,比较含蓄地说出此意。

  ●请老师帮忙 哪个老人不希望自己的宝贝得到老师的喜爱?所以,当老师就孩子问题提出请家长配合时,老人一般都会很用心。那就不妨拜托老师在老人接送孩子时,和他沟通教育中的问题。

  ●请专家帮忙 当下媒体中专家讲育儿知识和方法的节目很多,可请老人一起看。专家的指导更有说服力,便于老人接受。如果节目内容正好跟自家的矛盾相同,也不妨让老人自己看,给他反思的空间。这也是一种不“揭短”的做法,给老人留足面子。凡事给对方台阶,大事才能化小。

  老幼兼顾

  年轻父母想说服老人时,往往站在对孩子好的角度去说,比如:“这样不利于孩子的身体健康。”但这样的说法容易让老人产生逆反心理:难道我是故意对孩子不好吗?因此,在和老人讨论养育问题时,不妨老幼兼顾,既为孩子考虑,又为老人着想。多站在老人角度上想问题,也许事情更容易解决。如果遇到强势的老人,你可能无法说服他,他也不会承认自己有错误,那么就不妨以柔克刚,让老人体会到因为自己的让步而使你不再为难,他们会很有成就感。

  【兵法运用】

  彤彤2岁多了,每次吃饭还都是奶奶追着喂,这让妈妈十分烦恼。有一次,奶奶在追喂中不小心磕了自己的脚。彤彤妈知道后跟婆婆进行了推心置腹的谈话:“妈,您年纪大了,这样满屋子追着彤彤跑是很累的,万一磕着碰着我们心里很过意不去。而且,您每次喂完她自己也吃不好饭,时间长了胃该坏了。咱们还是锻炼孩子自己吃吧?!”彤彤妈的话让婆婆听了很受用,她开始和儿媳妇一起琢磨起了让孩子对吃饭感兴趣的点子。

  转移引导对象

  有很多事,矛盾的焦点并不在老人身上,也许只是导火索由老人引发。那么就要冷静一下,掐断导火索,回过头去找真正的矛盾焦点。

  【兵法运用】

  ●爸爸版 欢欢爸是个超级球迷,这个周日上午又在津津有味地看电视。欢欢跑来找爸爸玩,爸爸心不在焉,没看好孩子,欢欢一下子碰到了桌子上。两个母亲闻讯赶来,婆婆见此情景,反而说教起了媳妇:“你就不应该让他看着。”欢欢妈甚是委屈,但是她什么也没跟婆婆争执,而是决定转战“地下”,私下和老公沟通,让他知道当爸爸的责任。

  ●孩子版 乐乐要喝水,奶奶赶紧给倒上,并叮嘱她:“现在还烫,你别碰,一会儿奶奶喂你。”妈妈不愿意孩子这么被溺爱,四体不勤。于是她绕过婆婆这样引导孩子:“宝宝,杯子在桌子上,热水要凉一会儿才能喝,你可以用手指轻轻地碰杯子外面试试烫不烫,过一会儿再尝一小口。正好,妈妈也口渴了,我也倒了一杯,一会儿咱俩一起试。”

  常谈心

  俗话说:“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既然大家因某种缘分走到了一起,那么生活中的大情小事就应该相互体谅和关怀。平时多与老人交流,不要总说孩子的事,多多沟通生活中其他的事也能加深彼此的感情,利于在双方有矛盾时相互理解和宽容。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意见建议 RSS订阅 TAG标签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9 - 2019 学霸哥湘ICP备13002298号 链接/广告QQ:287668250

本站部分内容摘自网络,若您的文章不愿被本站摘录,请及时通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