丢沙包、滚铁环、跳皮筋……回想起童年时代,几乎每个成年人都能想起自己“玩疯了”的那段时光,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那个年代的“玩法”。然而,记者近日在省城部分中小学走访发现,在这样一个有理由玩翻天的年纪,却遇到了大把不会玩的孩子。
调查:课间活动多数“瞎玩”
4月8日上午10时许,太原市青年路小学。伴随着悦耳的下课铃,孩子们纷纷跑出教室,冲向操场。几乎所有的孩子都在追逐打闹,男生们不是边尖叫边你追我赶,就是几名同学把其中一名同伴摁倒在地,然后起身跑掉,女生们多数都是三五成群地结伴聊天、嬉戏,只有少数学生在操场上打球。
这样的情景不仅出现在一所学校,记者发现,课间10分钟,对大多数孩子来说,游戏项目就是疯跑、打闹,受一些影视剧和电脑游戏的影响,不少孩子把虚构、虚拟的打斗当成现实中的玩法。“过去大家一起跳皮筋、丢沙包的传统游戏都不见了,怎样才能让自己玩得开心,还得老师教。”太原市青年路小学大队辅导员王老师告诉记者,现在的孩子确实不太会玩。
一说游戏就是“电脑”
那么,课余时间孩子们最爱玩什么呢?记者随机采访省城近百名中小学生,80%以上学生的回答和电脑有关。
小学二年级学生赵欣媛和贾沁芳都是8岁,在被问到最爱玩什么游戏时,两个孩子异口同声地回答:“摩尔庄园。”“我们女生都爱玩,在那个虚拟的庄园里面有自己的小房子,可以养小宠物,还可以钓鱼、打工、玩游戏,挣到‘摩尔豆’还能买衣服、道具和家具,很有意思。”赵欣媛告诉记者,现在同龄的女生基本上都在玩这个游戏。
调查中发现,玩电脑成为大多数孩子学习之余的休闲娱乐方式,而他们所谓的玩电脑主要是:网络游戏、聊天、上网听音乐、看电影等。而提及弹玻璃球、丢沙包、跳皮筋等老游戏时,答复却是“没玩过”“不知道”“怎么玩啊?”
扫描:孩子让玩都不玩
今年放寒假前,太师二附小的刘晓一下子获得两张奖状,一张是“优秀学生”奖,一张是“课堂之星”奖,父母特别高兴,作为奖励,假期没再给刘晓安排其他课外辅导,让她好好玩。然而,一个假期过去了,刘晓除了看电视、上网,实在想不出别的玩法。“这个寒假没有给孩子报课外班就是想让她做自己想做的事,可她也说不出来玩什么,不知道玩,不会玩,我看着都心酸。”刘晓的妈妈也很着急。
“难得假期,带孩子出去旅游,孩子叫累,嚷着无聊,就想在家打游戏、看电视。”对于孩子“玩无趣”,家长张先生无奈地说。他很担心孩子独自外出会被骗、被欺负、甚至会学坏,因而不赞同孩子和同学之间相互串门。谁知却因此缩小了孩子的交际圈,放假后孩子连个玩伴也找不到,跟家长一起出门又提不起兴趣。
一些家长也试图把孩子从网游中解脱出来,却发现很难改变。家长赵女士表示,因为不会玩,女儿渐渐变得不愿意出门活动,都小学三年级了却连跳绳也不会。
探因:约束太多老游戏远离孩子
孩子们之所以感觉课余生活枯燥,家长和老师的约束对孩子们影响最深。
采访中,不少小学生表示,周末想和小伙伴结伴游玩,可父母不同意,理由是:马路上车太多不安全,迷路了怎么办?碰上坏人怎么办?“考虑到安全问题,有一定冒险性的游戏都不允许孩子们玩,而一些球类游戏,在课间一般也不会让孩子玩,这样孩子会玩的游戏自然就少了。”太师二附小的杨老师表示,除了安全问题外,卫生也是考虑的主要问题,“比如弹玻璃球,常常弄得孩子身上很脏,家长也很反感。”
推荐内容
教育新鲜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