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溺爱、高考压力、青少年网络成瘾是不少家庭面临的问题。作者通过所取案例进行分析,阐述父母与孩子良好的关系模式非常重要。
一个人的关系可以分成两部分:个人领域和社会领域。个人领域包括配偶、亲人、知己,最典型的是家;社会领域包括同事、同学、同乡等,最典型的是工作。
工作中的规则是权力,其运作机制是竞争与合作、控制与征服。家中的规则是珍惜,能抵达珍惜的途径是理解和接受。如果不明白工作与家的分野,而将权力规则带回家,那就形成一种“权力的污染”,会引出很多问题。
并且,这种污染在现代社会很容易发生,因为我们的社会流行成功崇拜,而走向成功的重要途径就是掌握权力规则。在这种崇拜之下,无论成功人士还是普通人,都很容易忽视珍惜的规则,而只在乎权力规则,将其视为解开人生的主要甚至唯一一把钥匙。所以,如果我们珍惜家,就不要把权力规则带回家。
“家不是工作的延续,也不是工作的补充。”广州向日葵心理咨询中心的咨询师黄家良说:“家是一个完全不同的地方,需要特别对待。如果你工作处理得很好,千万不要想当然以为,运用工作的那一套方法,你在家中一样会处理得很好。”黄家良说:“如果你这样做,结果就是,你只会纳闷,为什么你的家是如此冰冷,如此糟糕。”
35岁的罗胜在一家台资企业做广东区总经理,他充满了危机感,“一旦发现任何人对我构成威胁,我都会先发制人”。他身边的副总就像走马灯一样换来换去,而他一直岿然不动。总部虽然知道他好斗而且不择手段,但鉴于他的业绩,一直容许他这样做。这也成了罗胜的世界观的基础。他总结说:“利益是根本。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利益是根绳,你用得好的话,就可以把所有人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罗胜也将这种利益观带到了家中,他四年前结婚,他认为和漂亮妻子是“利益的结合。如果我没这么成功,她才不会嫁给我”。现在,这个“利益的结合”正濒临崩溃,妻子说“这个家是地狱,我再也不想待下去”。他们三岁的儿子好像天性中继承了罗胜的“斗志”,根本无法和其他孩子一起玩,没一会儿就会和其他孩子打成一片。
离婚就离婚,罗胜对妻子并没有什么留恋,但他坚决要求儿子归自己养,因为他对于儿子天生的斗志非常自得,认为儿子天生就是做大事的料。但这更可能是罗胜的一种“想当然”,因为缺乏温暖、学不会珍惜的孩子很容易染上严重的心理问题,从而“心理夭折”。
男人更容易将权力规则带回家 不是只有成功人士才把权力规则带回家,在单位里总是被控制、受人气的人,自己又特别在乎权力。那么,回家以后,就容易把气撒在配偶和孩子身上,并有可能显示出更极端的控制欲望来,这是一种典型的心理补偿,在生活中处处可见。
如何避免将权力规则带回家呢?第一,要有明确的意识,将工作和家分开。告诉自己,这是两个不同的世界,需要用不同的方式去对待。第二,不要把工作作风带回家。可以在家继续工作,但不要将工作的气氛带回家。第三,保持整个家庭系统的平等。在工作中,必然会有领导。但在现代家庭中,在解决问题时,要有“一家之主”。但在沟通中,应该彼此相互尊重。第四,让珍惜成为家庭主旋律。工作中,处理的主要是利益,目标是解决问题;家庭中,处理的主要是感受,目的是相互理解与接受。多一分理解,多一分接受,就多一分温暖,家就更像一个家。
推荐内容
教育新鲜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