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频道

政策法规够多了 网瘾孩子没见少

  • 日期:2012-04-05 12:59
  • 来源: 教学资源
  • 浏览:
  • 字体:[ ]

  “防止青少年网络沉迷,早不是新鲜话题,但为什么直到今天,保护孩子的防线仍然一道道接连失守?”在西安市“共青团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面对面”座谈会上,因时间所限,68岁的陕西省网吧义务监督员于亚男没有轮到发言。座谈会后,她面对记者急切地表达着自己的观点。

  退休以来,于亚男一直热心于挽救沉迷网络的青少年。10多年中,她义务监督检查网吧超过2000次,接听举报电话500多次,并和300多名焦急、绝望的家长反复面谈。然而,在她接触的大量上网成瘾学生中,“实现较好转变的并不多,只有35人最终重新回到了学校”。

  “这件事做起来的确不易。”于亚男说,成长中的青少年价值观尚未确立,思想反复很大,但最令她揪心的是,在这项需要全社会配合的综合性工程中,从学校、社区到公安、文化等部门,乃至家长预防的一次次缺位。

  被学校“抛弃”的少年

  15岁的赵东(化名)自小成绩优异,高分考入西安市一所省级重点中学。然而,就在升入初三没多久,他却接到班主任的通知:明天起不要来学校了。说着,老师还顺手撕下一张作业纸,写了一张介绍他到市郊某职业学校上学的便条。

  原来,因为初二时迷恋上网,赵东的成绩逐渐下降。从那时起,老师便经常在课堂上批评他,并把他的座位调到最后一排。考试不及格或者低分时,老师会让他站到讲台上当众念给大家听。“老师还跟同学说我是坏学生,不让他们跟我玩,同学们都很歧视我。”惭惭地,赵东变得内向,不爱说话,隔三岔五地旷课。

  赵东和妈妈多次找到学校,请求无果,又求助区教育部门。“结果学校开的转学条也被区上撕掉了。”上不了学,赵东更是天天往网吧跑,妈妈“拽也拽不住”。

  其实,赵东心里放不下的还是学校。赵东的妈妈说,孩子常趴在自家窗台上,看到有同学放学路过,就喊:“今天老师讲什么了?把抄的题给我!”赵东一直穿着原来的旧校服,睡觉也不脱。他还委屈地告诉于亚男,就在被退学前一天,自己还给老师发了短信:老师,明天就是教师节,我祝您节日快乐!

  为了让赵东重返校园,于亚男动用了很多私人关系,却一直没能如愿。直到有一天,于亚男接到电话,赵东的妈妈声音嘶哑:于老师快来,东东拿着刀要往学校冲,说要杀老师和她儿子。于亚男慌忙赶到,谎称托人办的回学校上学一事有了希望,方才劝下了眼神发直、喘着粗气的赵东。

  “学校就是教书育人的地方,为什么孩子犯了错误,就断然把他们推到校门外?”于亚男说,像这样的例子,自己经常遇到。常常有家长到网吧找孩子,不但孩子拉不回来,还被网管推到大街上。

  “禁止未成年人进入”的牌子成为摆设

  两种力量的博弈实际上已经形成:学校把孩子推出去,就会有网吧把他们拉进来。为什么国家明令禁止未成年人进入网吧,各级部门也经常出台政策,公安、文化、工商部门都在管理网吧,但每次检查却发现网吧里面的未成年人非常多?

  作为网吧监督检查员,于亚男发现存在的问题太多了:每次进网吧,有时候就是发现里面只有十几个孩子,有时候就是满眼一大片全是未成年人;大部分网吧没有“实名制”登记簿,即使有也是同一个人的笔迹抄写的名单,一看就是应付检查用的;在一些网吧,孩子多花5元钱,就能买到本来用身份证才能办理的实名制上机卡。更多的时候,“禁止未成年人进入”的警示牌都藏在角落里,上面落满灰尘。藏身于城中村的“黑网吧”,更是比比皆是。

  “职能部门到底管了没有?要是管了,为什么我们一去就发现问题了?”令于亚男尴尬的是,“我们只是给主管部门多了两条腿、两只眼,我们只有监督权,没有执法权。”

相关文章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意见建议 RSS订阅 TAG标签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9 - 2019 学霸哥湘ICP备13002298号 链接/广告QQ:287668250

本站部分内容摘自网络,若您的文章不愿被本站摘录,请及时通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