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俗地讲,自信指的是个体能正确地认识自己、积极地评价自己和悦纳自己;相信凭借自己的力量,能够克服各种困难,完成任务。
一个人是否有自信心直接影响着健康个性与健康心理的养成。自信,对于个人的成为人处世所起的影响不容忽视。拥有自信的人表现出来行动积极、情绪乐观,勇往直前,感到生活充满阳光;而缺乏自信的人表现出来精神萎靡不振、情绪消极、畏手畏脚,感到人生灰暗无光。
而对于孩子而言,是否拥有自信更多地与家长和学校的教育有关。只有客观地认识孩子、正确地评价孩子、积极地鼓励孩子的教育才能让孩子对自己充满信心。但在生活中,磨损自信的现象无处不在:孩子考试不理想被家长骂太笨,个子矮被同学嘲笑,等等。因此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对孩子来说是很重要的。
四年级孩子已经初步具有了逻辑思维的能力,认识自身的过程也已开始,内心体验迅速丰富,自我意识不断强化,常把自己的言行当作一种认识对象进行思考,孩子开始形成自我评价意识。因此,这个时期是帮助孩子树立自信的好时机。
而在日常生活中,家长无意中贬损孩子自信心的行为有哪些呢?
1、给孩子设立的目标太高,对孩子的期望过大,导致孩子常常因为达不到目标而对自己丧失信心。
2、家长认为孩子的看法简单幼稚,所以常常对孩子的观点粗暴地否定或者拒绝,导致孩子不敢再表达自己的合理的需要。
3、家长很少表扬孩子,更多地看到孩子的缺点和不足。当孩子作出合理的行为时,家长也没有及时地鼓励和支持,导致孩子很少有成功的或积极的体验。
那么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呢?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具体可以从这几方面入手:
1、给孩子设定的目标要合理,稍微高于孩子的能力即可。家长可以把一个大的目标分解成几个小目标,让孩子一步一步地完成,每一次努力都能取得一定的进步,让孩子能看到自己的成长。
2、针对孩子的进步和良好行为及时给予孩子以鼓励和赞扬,父母肯定性的评价是孩子建立自信的催化剂。
3、认真倾听孩子的想法和观点,并给予肯定。美国华盛顿大学的D?M?伯德认为“一旦孩子认为自己的观点有价值,那么自然而然就会感到自身的价值”,对自身价值的肯定必然会让孩子树立自信心。
4、让孩子参与解决一些家庭问题的讨论,给孩子表达的机会,树立孩子的家庭责任心,从而促使孩子形成积极的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价。
5、鼓励让孩子自己解决自己的问题。当孩子碰到困难时,要鼓励孩子自己去解决问题,一旦孩子感受到自己的智慧和潜力,信心就会油然而生。
6、鼓励孩子多交往,积极参加各种家庭和集体活动并做出自己的贡献,展示自己的特长或者优点,得到肯定性的社会评价。
7、帮助孩子克服困难或者改变不良习惯从而在学习上取得成功。孩子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所以学习上的成功是孩子自信的重要来源。学业成功会促进孩子对自己的能力深信不疑,而这种积极的自我认知反过来会促进孩子的学业进步,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8、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家长给孩子的积极暗示有助于树立孩子的自信。例如,每天真诚地对孩子说“孩子,你以后肯定会很棒”,或者在孩子的书床头贴上一句话“孩子,爸爸妈妈都很爱你”,这对于孩子树立信心是非常有帮助的。
9、对孩子的要求和鼓励主要基于“不求超过别人,但求超过自己”的原则,不要将自己的孩子与其他更为优秀的孩子相比较,只要孩子比自己以前更好就值得表扬。
10、帮助孩子树立自信的外部形象。保持整洁、得体的仪表,有利于增强自己的自信心。要让孩子穿戴整齐大方,养成昂首挺胸的走路姿势,同时,加强锻炼,保持健美的体形,对增强自信也很有帮助。
11、鼓励孩子多与自信的人交往。“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让孩子经常与胸怀宽广、自信心强有信心的人接触,对培养孩子的自信心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推荐内容
教育新鲜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