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频道

小升初衔接阶段家长和孩子需要准备哪些?(2)

  • 日期:2012-01-07 10:06
  • 来源: 优学
  • 浏览:
  • 字体:[ ]


  虽然家长也曾经历过这个阶段,都走过青春期这道坎,但是作为家长对教育这个阶段的孩子来说却是第一次,而且现在的孩子与家长当年所处的年代不同,所接受的信息广度不同,特别是网络的普及、电脑游戏的发展等,家长不能以过去的观念方法来看待现在的孩子。可以阅读相关的书籍,了解青春期孩子身心发展的基本特点,以及教育管理他们的方法,适应孩子的这些变化。同时也要改变自己的角色,从以前孩子的“主宰”,转换为孩子的朋友、导师。

  进入初中,当孩子面对同样优秀甚至比自己还要优秀的同学时,很多孩子会产生很大的思想压力,认为“自己不突出、不优秀了,甚至找不到自己的优点了”。所以,在孩子进入一个新的学习环境时,要对自己重新定位,弄清楚在新环境中的起点和通过努力要达到的目标是什么,这个过程是需要家长帮助孩子来完成的。此时,家长首先要有平和的心态,这样才不会给孩子造成压力。想了解孩子,就要走进孩子的内心,当欣赏者,做鼓掌者,而不做泼冷水的人。

  3、提高孩子适应能力

  小学升初中是一个比较大的阶段性跨度,中学学习的知识容量、难度、方法以及对自主学习的要求都是和小学完全不同的,很多家长和孩子都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从而造成了过渡时期的放松。以至于许多刚上初一的学生说:“暑假没做准备,感觉有点吃力。”假期里孩子需要放松,但不能完全与学习脱钩,因为学习是有延续性的,完全脱钩容易造成断档,应该适当接触为好。比如在家读读英语、看些少儿英语节目、做做趣味数学题等,孩子既不会觉得枯燥,也能学到知识,为初中学习做好准备。

  家长还可以充分利用暑假时间,帮助孩子对小学的知识查漏补缺,有可能的话,可以让孩子参加相关的中小学衔接辅导班,做好知识和学习方法上的衔接,从而提高孩子的适应能力,有着充分的准备应对新的挑战。如若家长忽视了这一衔接工作,对孩子听之任之,从而导致孩子过度放松,出现了“假期综合症”,那么开学后,孩子就会很难适应初中的学习生活。

  4、引导孩子自主学习

  相信,大家对这样一种场景并不陌生:妈妈坐在孩子身边,陪孩子写作业,不时地指导一下,孩子不是表现出一种不耐烦的姿态,就是很难集中精力学习,甚至还会因为一道题引发了亲子冲突。这种辅导和陪孩子写作业的方法是不行的。

  我们说,没有笨孩子,主要看后天勤奋和坚持。如果家长能够帮助孩子找到适合自己的一套学习方法;平日多引导孩子自主学习,加强注意力和控制力的提高;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掌握自我管理和控制,那么孩子的学习成绩就很容易有所提高。同时,家长也可以给孩子设置适合的目标定向,跳一跳就够得着的目标;不要把孩子和前几名的孩子比,而是自己跟自己比,只要比前一阶段有进步就值得表扬。使孩子一点点获得更大成功,让孩子学会管理自己的目标。有这样一句话“与别人比,提高的空间是有限的,与自己比,提高的空间才是无止境的。”

  5、培养孩子良好习惯

  进入中学以后,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发生了很大变化,从以往的依赖式学习方法改变为自主式的学习方式。面对这些学习、生活上的巨大差异,孩子最需要做的就是积极接纳变化,调整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习惯。

  家长可以有意引导孩子养成预习、按时完成作业和大声朗读的习惯。预习主要是在完成当天的作业以后,一定要安排时间认真预习第二天学习的内容。例如,读懂例题,试着做习题或思考题,找出不会的疑点用“?”做好标记,这样第二天听课就有了有针对性。正确做作业的习惯是指,很多孩子都是一坐下来拿出作业就做,做错了再改正,结果事倍功半。正确的做法是:做作业之前,先认真想一想白天老师授课的内容,讲了哪些概念和例题,有什么要注意的问题等,想不起来的时候翻翻书,将所学的知识理出一个头绪,然后再开始做作业。有的孩子由于从小缺少训练,没有养成大声朗读的习惯,不但在人前不敢大声朗读,就是独自一人读课文也读不成句。因此,对于初一的孩子,家长应当要求孩子每天安排一定的时间,如清晨大声朗读课文,对语文和英语的重点课文,一定要读出声,而且要坚持不懈,养成习惯。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意见建议 RSS订阅 TAG标签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9 - 2019 学霸哥湘ICP备13002298号 链接/广告QQ:287668250

本站部分内容摘自网络,若您的文章不愿被本站摘录,请及时通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