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青少年来说,课外阅读是对课本上数量有限的阅读内容的补充,是满足他们好奇心和求知欲、开阔视野、丰富知识的一种方式。中小学“新课程标准”也在强调学生的课外阅读,正是因为课外阅读对于成长期的青少年来说是尤为重要的。
下文以第八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中9-13周岁人群的调查数据为基础,对该年龄段人群的课外阅读情况进行分析。
9-13周岁儿童的课外图书阅读率为92.1%
据第八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9-13周岁儿童的识字率为100.0%,课外图书(本文中的“图书”均指不含教材教辅的课外图书)阅读率为92.1%。总体来看,年龄段较高的人群课外图书阅读率越高,尤其是13周岁儿童的图书阅读率达到96.4%。各年龄段中10周岁儿童的人均课外图书阅读率最低,为86.2%。从城乡来看,我国城市9-13周岁儿童的图书阅读率为97.0%,农村儿童的图书阅读率为90.1%。
2010年,我国9-13周岁儿童人均图书阅读量为6.32本。其中,9周岁儿童的人均图书阅读量最低,仅有4.03本,而10周岁儿童的人均图书阅读量最高,为7.34本,11-13周岁儿童的人均图书阅读量均在6本以上,但差别不大。
从阅读率和阅读量来看,我国农村9-13周岁儿童的阅读现状不容乐观。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可能有很多,例如,农村儿童家庭阅读氛围不强、农村阅读设施(例如图书馆)及图书资源相对有限、农村学校对课外阅读的重视程度有待提升等等,当然也可能跟农村儿童自身的阅读兴趣培养有关。而要解决农村儿童阅读率和阅读量不高的问题,关键应从孩子的阅读主动性抓起。有专家建议,首先应注意儿童阅读兴趣的培养,让这些儿童爱上阅读。而做到这一点,学校的引导又必不可少,例如,利用好书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提供好的阅读方法让孩子们有阅读收获、学校和家长配合给学生提供阅读环境等等。阅读是获取知识的一种方式,同时又是一种精神体验,当孩子们得到的精神体验是愉悦的话,他们也会更乐意走进阅读。
读课外书的儿童平均每天阅读时间超过23分钟
调查数据显示,在2010年读过课外图书的9-13周岁儿童中,平均每天阅读课外图书的时长为23.37分钟。其中,有28.8%的人平均每天阅读课外图书的时长集中在20-30分钟,有23.1%的人平均每天阅读课外图书的时长集中在10-30分钟。而平均每天阅读课外图书的时长超过30分钟的9-13周岁儿童占16.0%。
人们在每个阶段的阅读喜好是有差异的。少儿时期是一个人阅读兴趣逐步形成的关键时期。要让孩子喜欢阅读,就必须首先让他对阅读内容感兴趣。
超过二成的9-13周岁儿童通过互联网进行阅读和学习
我国9-13周岁儿童的上网率为37.7%。在该年段上网人群中,有62.1%的人将“玩网络游戏”作为自己上网的主要活动之一,也有40.2%的人将“玩网络游戏”作为上网的主要活动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有24.1%的人将“看书/漫画”作为上网的主要活动之一,有21.5%的人将“网上学习”作为上网的主要活动之一。这说明互联网已成为不少(二成以上)9-13周岁儿童阅读和学习的工具。
人们在利用新技术的同时,也在改变着自己的行为方式。例如,人们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行阅读的同时,人们的阅读方式本身便发生了变化。有专家认为,新兴阅读方式在方便人们阅读的同时,也使浅阅读、娱乐性文化消费现象同时产生。
近六成学生所在学校有图书馆,这些学生平均每月去学校图书馆约4次,超半数人每月至少去1次
借助图书馆的丰富藏书,学生们能够在课余时间继续进行持续性的阅读与学习,补充课堂上未学到的知识,丰富自己的综合知识,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可以说走进图书馆,便走近了阅读,便接近了信息与知识。无论是小学生、中学生还是大学生,都应该重视图书馆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的认识,无论是学校还是社会都应该注意对图书馆的建设。
推荐内容
教育新鲜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