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频道

花季陨落的反思 被让“出类拔萃”压垮孩子

  • 日期:2011-12-16 11:20
  • 来源: 新学期
  • 浏览:
  • 字体:[ ]

  对于黑龙江的一位妈妈来说,2011年2月28日深夜,已经变成了“永夜”,因为那个深夜,她的儿子纵身一跳,把自己17岁的生命永远地留在了黑暗里。

  这个网名为祝小约的孩子是黑龙江省一所省重点中学高三的学生。去年年底开始,小约决定参加艺考,于是便开始了紧张的艺考培训和一轮轮的艺术考试。

  小约的理想学校是中国传媒大学。艺考的过程虽然很紧张但还算顺利。2月25日,小约参加完中国传媒大学在北京举行的“三试”后回到黑龙江,但是仅三天之后便跳楼轻生了。

  一切发生得太快了,“他根本没给我留一点儿时间,让我再做点儿努力。”儿子的突然离开,让小约妈妈忍受着“尖刀剜心”般的痛苦,同时在一个个无法入眠的黑夜中,另一种更加无边的痛苦也在纠缠着她:是不是我给他的压力太大了,才让他走上绝路?这些年我做错了什么?

  反思

  “一定要出类拔萃”

  压垮了孩子

  小约妈妈一遍遍地回想着儿子成长过程的点点滴滴,试图从中找到这个悲剧的缘起。

  从小就是聪明又贪玩的孩子

  他上小学时比同班的孩子小一岁,小学三年级时又跳了一级,跳级以后“仍然保持学习成绩中上等”。“小升初”时,小约考上了哈工大附中,“报考那个学校竞争非常激烈,100个孩子中只能录取一个。”从小约妈妈的话语中,完全能听出儿子是她的骄傲。虽然小约的成绩一直不错,但是中考发挥得并不太理想,仅以几分的差距与理想的哈师大附中失之交臂。这可能是小约学业历史上的第一次失利。

  家乡的这所省重点高中在高一时就文理科分班,在选择文科还是理科问题上,小约与父母产生了很大的分歧。

  小约从小就喜欢阅读。“刚上小学时,他就已经能独立阅读,并能读故事给其他同学听了。”妈妈从小就培养小约的阅读兴趣。曾经,小约的阅读水平是妈妈的骄傲。

  文理分科时,酷爱阅读的小约当然希望选择文科,但是,家长从孩子长远发展的角度考虑,希望儿子选择理科。

  巨大的压力让他放手一搏

  这次分歧以小约的失败告终。“我说服他的理由是他的语文成绩,”小约妈妈说,小约虽然阅读面很广,口才好,能够出口成章,但是,小约的作文成绩却不理想,“他的思维方式总是与众不同,高考作文是有一定套路的,他总是独树一帜不按着套路来,所以成绩总是不高。”

  因为喜欢张扬个性不能拿语文高分,小约不得不“弃文从理”了。进入高三以后,小约坚定地告诉妈妈他要参加艺考。在小约妈妈看来,这似乎是儿子回归文科的最后一搏,同时,小约妈妈也觉得艺考的考题更加海阔天空,更能发挥儿子的聪明才智。

  但是,让妈妈没有想到的是,儿子的选择似乎像是赌博:“他只想考中国传媒,其他学校全都不考虑,根本不给自己留后路。”到现在为止,小约妈妈一直都在深深地自责,责怪自己没有早点儿发现孩子一直处在极度疲惫的状态、责怪自己没能意识到孩子是在走独木桥、责怪自己从小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到了高中又扼杀他的兴趣、责怪儿子上高中后自己就很少跟他聊天、责怪自己对孩子一直期望太高、责怪自己要求儿子“一定要出类拔萃”……

  专家

  压力是个

  无法看清的心灵黑洞

  其实小约妈妈并没有给小约太大的压力,他们夫妇对小约的期望其他家长也会有: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更好呢?但是,为什么悲剧偏偏发生在小约身上呢?

  “好孩子”的压力更大

  “我们一直以来都在忽视一个现象:孩子承受的压力有一些是来自外部的,但是更大的压力是孩子把外部的压力内化了。”著名教育专家孙云晓说。

  孙云晓介绍,一个人习惯的形成通常要经过三个阶段:第一个是被动阶段,这时人们的行为更多的表现为遵从,遵从外在的要求和压力;第二个是主动阶段,这时人的行为更多的表现为认同,认同来自外部的要求和压力;第三个是自动阶段,这时人已经把来自外部的要求和压力完全内化了,行为的动力来自自己。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意见建议 RSS订阅 TAG标签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9 - 2019 学霸哥湘ICP备13002298号 链接/广告QQ:287668250

本站部分内容摘自网络,若您的文章不愿被本站摘录,请及时通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