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关于密度
通过探究要引导学生认识到,上述探究实验中的比值是有意义的物理量,它反映了不同物质的不同特性,物理学中就把它定义为密度。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和定义物理量的方法是物理学中常用的。密度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点内容之一,通过教学,不仅使学生学到知识,而且应该渗透一点研究问题的方法。
需要注意,学生在数学中虽然学过比例的知识,但是在物理中用来理解物质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的物理含义,是有困难的。为了说明这个比值的含义,课本仍用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来定义密度,并给出计算密度的公式和单位。密度的单位属复合单位,教学中有必要特殊强调一下。另外,课本中给出了一些物质(固体、液体、气体)的密度值,要求学生会查一些物质的密度值。对于那些常见物质的密度,需要形成一些具体的认识,例如,金是常见金属中密度较大的,金比铜的密度大,铜比铁的密度大,水比冰的密度大等。要记住水、冰、酒精、铝、铁等物质密度等。
(四)测量物质的密度
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理解密度的概念。
尝试用密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学会量筒的使用方法。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活动,学会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
学会用物理公式间接测定物理量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验探究活动,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2. 关于体积的测量
形状规则的固体的体积可以用刻度尺等测量工具来测量,液体的体积可以使用量筒来测量,形状不规则的固体的体积也可以使用量筒来测量。
3. 怎样使用量筒
可在让学生观察实物的基础上,通过阅读相关资料并通过操作,学习使用量筒的一般方法,练习测量液体和不规则固体体积。
量筒也有最大测量值。不同的量筒的分度值也各不相同,教学中要根据测量精度的要求和被测物的大小来选择量筒。
怎样用量筒测量不规则形状物体的体积?
测量不规则固体的体积需用量筒(量杯),是利用等量占据空间替代的方法来实施测量的。
如果要测量不规则物体或过大物体的体积(物体过大或无法浸入量筒之内)时,可采用“溢杯法”来测量它的体积。
如果用量筒测量密度小于水的不规则物体(石蜡)的体积时,可采用“悬垂法”。
这些方法有益于提高学生处理实际问题能力。
4. 怎样测量物质的密度
课本选择盐水和形状不规则的塑料块为研究对象,教学中也可选择其他液体和固体为研究对象。实验要求学生自己设计记录数据的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从实验原理、实验仪器的选取和使用、实验步骤的设计、数据的采集、并根据数据得出结果,尽量让学生动手操作,有利于实验能力的培养。课本上没有现成的实验步骤,而是要求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设计并实际操作,正确地记录数据得出结果。学生已经进行了许多探究学习,本节的探究活动学生是有能力自主完成的。
课本中的“动手动脑学物理”的两个问题属综合性的问题。有关物质的声特性、光特性、热特性、电特性等初步知识已在八年级中学习过,处理该问题需综合考虑金属物质的各种属性,如熔点、密度、物质的导热性能和导电性能等物理特性以及产量和市场价格。教学中建议以小组讨论形式,让学生各抒己见,要求他们阐明自己的观点,同时要清楚地说明理由,这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判断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是有价值的。
教育新鲜事